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揭开电码电话防伪行业黑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下面是我们在内部论坛的发言:

一、 请教各位,面对防伪行业黑幕,如何处理更为有效?

(附,相关资料)我是防伪产品行业的一员,面对防伪行业的重重黑幕,企业发展艰难,下面是部分文章摘录。请指教(防伪产品的主流是无效有害产品,却自吹功效神奇,打破黑幕却十分困难,整个行业面临信任危机,坑害的是小公司的有效产品,怎么办):

一个只有防伪公司和造假者知道的秘密:电码电话防伪技术是一场骗局!电话查询防伪技术根本不防伪,电话查询实际在为造假者“保驾护航”,下面是一个防伪标的“生产”大户老板的“技术秘密”……

老板:什么牌子的电码防伪标都能做……3毛钱一个,带激光的3毛5,不能再便宜了,现在竞争太激烈,生意不好,我这都是回头客。保证质量……退一个标,我赔你10块钱……

问:你的标都是真的?

老板:看你就是外行,不是真的谁买啊。

问:不是说电码电话防伪技术是保密技术,不能被破解吗?您怎么得到的防伪密码啊?

老板:这太简单了,一年前这技术要卖500块钱,现在我可以白送给你。

问:我数学不好,太复杂的方法我学不会。

老板:我没上过初中。

问:那么简单?

老板:本来就简单。我告诉你:就从真的商品上来的。比如:你要“酒鬼”的标,我就让人到大饭店里收包装盒,撕开防伪标,然后抄下来,就行了。我才不管他们密码怎么搞出来的呢。

问:不是说“一个标只能查一次就作废吗?”

老板:没有人查。收回来的包装盒上的防伪标都是没有刮开的。

问:那你能收多少啊?我要1万个标,多长时间可以收齐?

老板:才1万个标?太少了,我每天都要做十几万个标。你想啊,我收一个密码号,就印40个,收300个号,就印1.2万个。这1万个标,保证没有一个退货,退一瓶我赔你10块钱。

问:1万个标,没有一个退货?为什么?

老板:现在,不论哪个公司的防伪标,查的人都很少,有报道说平均不到2%,而实际上连2‰都不到。就按照2%计算,我1万个标,是300个号,大约只有200个人打电话查询,每个号平均不到一次。查询结果肯定是“真的”。实际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现在鼓励人们查,不查他还怀疑,查了他们就死心了。我们一般发出3万个标才有一个退回的。现在我们的用户都特别满意我们的产品。

问:我还是不明白,我准备定做的是“双飞燕鼠标”的电码防伪标。防伪标在商品上,不在包装盒上?

老板:那个好办。我去批发300个“双飞燕鼠标”,撕下防伪标不就行了?

问:那你的投入可就大了!你300个“双飞燕鼠标”不少钱呢。你不赔了?

老板:赔不了,我是干什么的。我多印300个假标,再贴上不就行了?告诉你:批发新货,获得防伪密码最省事。我在省城有百货批发站的。不过,成本高了2分钱,一般量大的才这么做……

问:这么容易。

老板:这就叫:“30块钱300个号1万瓶假酒无一退货”,明白吧。

问:这个赚钱的路子没有几个人知道吧。

老板:这个路子实际很简单,一琢磨就想明白了。搞防伪的和造假的都知道,别人也不关心这个……

这个防伪标的“生产”大户老板,据说每生产1万个就能赚2000块钱。

一个在全国普遍使用的防伪技术却使伪劣商品,既不能帮助用户判别商品的真伪,又不能阻止批量造假。更可怕的是:误判将假货“变成”真品!商品的质量信誉受到损害。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效有害的、达不到商品基本功能的、有严重质量缺陷的产品。

可悲的是,3年前就已经失效的激光全息防伪产品现在还在销售;早在1年前防伪行业内部就已经“尽人皆知”的无效有害的数码防伪产品,现在还在推广……防伪产品可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利器啊!却成了谎话连篇的造假行业。痛心啊!

请大家浏览一下:www.315net.com,东方国际防伪中心的《防伪论坛》至少一年前就有结论。

再请大家在互联网上搜索“防伪”关键词,有几十个数码防伪公司,请大家浏览一下他们的网站,看一看这些人是如何吹嘘数码电话防伪技术的……

二、我是防伪产品行业的一员,面对防伪行业的重重黑幕,企业发展艰难,下面是部分文章摘录。请指教(防伪产品的主流是无效有害产品,却自吹功效神奇,打破黑幕却十分困难,整个行业面临信任危机,坑害的是小公司的有效产品,怎么办):

《当前电码防伪的假货检出率不足千分之五--谈电码电话防伪系统的错检现象》

我国的商品防伪,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自从推出电码电话防伪系统后,大大遏止了对名牌商品的批量伪造,为打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应看到,当前电码防伪存在着假货不能检出与真货被错检为假货的问题。

电码防伪的基本原理是:每件产品都有一组惟一的编码,被涂层封住,贴在产品本体或包装上。消费者购货后,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防伪查询电话,对编码进行查询。如编码已经被查询过,则商品被认定为假货,如系第一次查询,则被认定为真货。

现在已经发现的针对电码防伪的假冒商品,其制造者都是或者回收已用过商品的未查询编码,或者与有关部门或人员勾结,盗取厂家编码数据,即都是使用真码,而不是自编假码。而当前消费者对电码防伪商品的查询率不足5‰,加之电码防伪以商品是否为首次查询来确定其真伪这种方法本身的缺陷,就给电码防伪的有效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假定某不法厂家针对某种电码防伪商品生产了1000件假货,并全部销到消费者手中。现在要对这1000件假货进行电话查询,来鉴别真伪,会有什么结果?

这1000件假货也是每件都有一个“防伪”编码,对应于1000件真货的相同防伪编码。由于真货的查询率不足5‰,因此查询结果将是:1000件假货中至少有995件将被告知系首次查询,并被认定为真货。也就是说,当前电码防伪系统对假货的检出率不足5‰。

如果接着再对那995件真货进行查询,由于已被假货抢先查询,将全部被告知为非首次查询,统统被判定为假货。

笔者就亲见一邻居最近遭遇的一件怪事。他家买了两盒某名牌厂家的补钙药片,与以前服用的同品牌同型号产品相比,包装上印刷粗糙,笔画粘连,脱印之处比比皆是;说明书中还能找到文字错误;钙片色泽、外形、口味均有问题,而且每片重量仅为说明书上标称重量的3/4。

立刻刮开涂层,打电话对编码进行查询,结果一盒已在4天前被查询,当然判定其为假货而退掉,然而另一盒同样地一脸假象,却因被电话语音提示告知是首次查询,只好当真货接受。

笔者觉得,厂家应通过媒体加大对电码防伪的宣传力度。销售电码防伪商品的商家也要督促消费者及早进行查询。由于现在很多电码防伪商品已经使用免费查询电话,有条件的商家还可在柜台上开设查询电话。只有各方面都做好工作,电码防伪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三、 如何挽救防伪行业

请指教(附,部分文摘):

《防伪行业现状》

目前防伪技术产品市场混乱,低性能的防伪产品低价竞争,使高技术、高性能的防伪产品处境艰难。由于防伪是一项新技术,很多用户对此不了解,往往易被一些貌似新奇的低性能的防伪产品蒙骗,加之经销者自吹自擂,并以低价位为诱饵,使得一些有眼光且热心使用防伪技术的企业家上当受骗。这种低水平的防伪标识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假冒,假货借此合法护身符如虎添翼,使厂家花钱做防伪标志后却更受假冒之害。

纵观防伪市场,为有效地打击假货,“防伪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而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令人防不胜防。仅以大家熟悉的“激光防伪技术”为例:美国于1993年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了“激光防伪”印刷技术,在当时,为世界的“防伪”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技术由于采用了通用印刷设备,设备造价低,制版简单,原材料成本低和技术的简单性,使其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内,世界各国已全部掌握并发展应用了此项技术。自1990年起,激光防伪技术被应用于我国防伪业,由于技术转让费低,投资简单,仅需要3—5万元设备投资即可加工生产,其原料所采用的金属镀铝膜,只需2—3万人民币就可买到一吨。而印刷制作成产品后,生产技术成本几乎可低到1—2厘人民币/平方厘米,而售出价却可高达到6厘—1分人民币/平方厘米。因此“激光防伪”产品生产厂家在中国如雨后春般冒出了4000多家,生产线30多条,短短三两年内就得到迅速发展。无疑这些防伪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当时,的确给名优产品带来了一定范围内的防范措施,但同时这些防伪产品生产厂家的泛滥成灾,也给使用防伪产品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而且这种无控制的扩散还在继续不断地进行中。受暴利趋势,目前在国内,使激光防伪标识生产厂家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些防伪产品开发、生产或销售过程中能进行封闭管理,上规模的只有少部分。由此出现了防伪技术本身被模仿,防伪技术被泄露。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化,有些生产防伪产品的企业,丧失职业道德,同时为真假产品生产相同的防伪标识等等不正常的现象,使本就相当混乱的防伪产品,更是雪上加霜。

据《人民日报》调查:在浙江的一个小镇几百米长的小街上,竟有30多家生产“激光防伪标识”的厂家,在广东约有300多家以上“激光防伪标识”生产厂家。由此,出现了将真品生产企业定购的防伪标识,高价出售给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厂家的奇形现象。在其它防伪产品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从而导致防伪领域出现了“假防伪、难防伪、不防伪”的现象,使“李逵”和“李鬼”难于区分。至此,“防伪标识”没有把假货防住,反而成了假货的一道护身符,使使用防伪标识的生产企业只能徒增成本,防伪措施型同虚设。因此,为探讨如何“防伪”,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些名牌企业为打假,不惜血本,投资上亿元,但收效微乎其微。

市场是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妥善把握,效益和损失同样使人震惊。假货猛于虎,它给国计民生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虽说防伪是假货的一大克星,但如果高举“打假保真”大旗的防伪产品也假货横行,那么给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则更为惊人。现如今,防伪市场上的“假防伪”、“不防伪”、“难防伪”的所谓“防伪”产品大行其道。因此,仿伪行业亟需整顿,“打假”矛头就应首先直指那些“假防伪”、“不防伪”、“难防伪”视觉防伪产品的生产企业。

那么,在视觉防伪产品中,何谓“假防伪”、“不防伪”、“难防伪”呢?

1、假防伪,是指那些专门制售假防伪标识的行为,以及同时为真假产品的双方客户生产相同防伪标识的行为。对于第一种行为,由于标识本身纯系伪造,根本不具备防伪机制,所以,尽管性质恶劣,但查处并不难,只要检查机关与消费者了解真正的防伪技术特征,一经试验,即可辨清真伪。这类根本不起作用的假防伪标识产品之所以能在现实生活中蒙混过关,关键在于奸商利用了消费者疏于防范的弱点。而第二种行为,完全是少数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防伪生产企业,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知假助假、恶意而为。通过这种途径流入市场的防伪标识产品,确属真防伪标识,但真防伪标识用于假货上,无异于给假货穿上了“合法外衣”,对消费者具有“双重欺骗性”,这种危害与损失更无法估量。

2、不防伪,是指防伪技术过于普通,不具备惟一性和独占性,且科技含量较低,从而不能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不言而喻,为防洪水而修筑的堤坝如果不高不牢,是不能挡住洪水冲淹的。同样道理,为防假冒而采用的防伪技术,如果不具备惟一性和独占性,科技含量不高,同样不能起到防伪作用。油墨防伪技术和二维的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就是很好的例证。油墨防伪技术是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特制的化学成分,通过各种光照(紫外线、红外线、白光等)使其发生色变(变红、蓝、黄等)。二维的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是应用激光彩虹全息图制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一种可视的或不可视的平面图形。正是由于它们技术含量低,设备不专控,致使仿冒者如影随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使名优产品“防”不胜“防”。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3、难防伪,是指防伪技术不易于被消费者识别,难于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一种好的防伪技术,应具备下述六大要素:(1)防伪产品不能以其它通用设备和通用技术生产出来,生产设备和技术必须是独一无二的;(2)防伪产品的图案特性,必须是以肉眼能轻易分辨出来,便于消费者识别,而不是用仪器来鉴别;(3)防伪产品绝对不能重复使用;(4)防伪产品绝对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购买到;(5)企业使用防伪产品后风险是零;(6)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风险为零,且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现在的有些防伪技术,既不方便消费者识别,又需消费者承担一定的费用。如果任凭此类技术继续扩大应用,产品不断流入市场,只能加剧防伪市场的混乱,误导消费者,同时会使本已失信于民的防伪更加“雪上加霜”。

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样,防伪业市场的“堤坝”筑之难而毁之易。来之不易的防伪技术可能因无意的泄密、有意的扩散、管理的疏漏、技术的非独占性、消费者的识别困难而导致“全功尽弃”,最终失去有效的防伪功能。因此,加强防伪行业的整顿与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假防伪”、“不防伪”、“难防伪”问题,重塑市场信心,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打假工作的日益深入,企业的防伪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的防伪业任重而道远,人们期盼着真正科技含量高,无法被防冒的、消费者便于识别的、能够有效进行市场监控的防伪技术和产品早日脱颖而出,占领市制高点,给消费者一个“买的称心,用的放心”,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有些数字信息防伪技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1、只能满足于产品的真假鉴别功能。假如消费者真的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也不知如何处理,只能自认倒霉买了假货,使其心理更加不平衡,无形中给消费者增加了更大的心理障碍;

2、将防伪识别的正常费用转嫁给了消费者,使其公布的防伪查询电话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唤醒消费者主动参与的作用;

3、没有起到社会监督作用,没有满足于政府和企业要求的质量跟踪服务和打假之需。

四、 如何挽救防伪行业

请指教(4)(附,部分文摘)

zhengyi于2001-12-8 9:33:15发表在:专题讨论广西源安堂打假续闻:停用兆信电码防伪2001-8-20 13:43:17

据搜狐网讯:今年前半年被国内各大媒体爆炒的广西源安堂打假案又有续闻。原来假冒源安堂“肤阴洁”和恩威公司“洁尔阴”品牌的是广东阳春公司,该公司产品取名叫“爱求牌肤阴洁”、“爱求牌洁尔阴”。该案经商标仲裁机构仲裁,裁决广东阳春公司构成假冒商标侵权。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源安堂的“肤阴洁”此前已经采用了海南国科兆信防伪科技公司的“电码电话防伪”,但造假者仍可以制造“未贴电码标识”的产品和“使用假冒的电码防伪标签”的产品,也就是回收未曾查询作废的旧标识,用以造假,使假药变真。据搜狐网报道,广西源安堂公司宣布,从2001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电码电话防伪。(详细报道见8月16日搜狐首页)

标题:传统防伪的弊端

作者:ds 发表日期:2001-5-8 8:32:18

在西安,太阳牌锅巴先后四次更换防伪商标,先是温变技术防伪,后改为激光全息防伪;先是二维,再用三维。企业为此花费近千万元,终究难于摆脱仿冒者的纠缠。盛怒之下,该厂甚至声明,凡贴有防伪商标的产品都是假冒的,最终让消费者还是真假难辨。

在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投资上亿元用于防伪技术产品,甚至出重金从国外引进防伪瓶盖,但使用后不出几个月,就出现了使用新瓶盖的假货。

在北京,“大宝”生产厂花了70万元在其产品上使用防伪不干胶。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使用防伪不干胶的假冒商品。

防伪技术及产品何以出现“假防伪”、“不防伪”或“难防伪”的现象呢?

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副秘书长解云认为,防伪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密切关联,只有技术没有管理不行,只有管理没有技术也不行。

目前,在我国防伪技术及产品已发展到上10种。在这些技术产品中,不少因技术含量低或管理不严,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激光全息技术在国际防伪业界被广泛应用,但步入国门后却名声扫地。记者接触的一私营企业老板说,搞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对他来说很容易,只要一台专用电脑,装上激光软件,再加一台后期设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任何牌子的防伪标识了。据北京三友激光图像公司介绍,自90年代初,激光防伪技术步入中国后,短短几年时间,国内一下子冒出400多家激光防伪厂。正因为激光防伪技术门槛低,加之对滥售技术和设备缺乏有效管理,致使仿冒者如影随形,正牌产品防不胜防,最终让防伪技术产品沦落到“假防伪”、“不防伪”的境地。

“难防伪”,是指防伪技术产品不易被消费者利用和识别,难于起到防伪的作用。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宁斌说,一项好的防伪技术不仅要在技术上具备惟一性和独占性,同时还要方便消费者识别真假。在目前防伪技术产品产生一定程度信任危机的状况下,防伪业亟需研制开发出一种为正牌厂商放心采用和消费者方便使用的防伪技术产品。

标题:中国将对“缺陷产品”说“不!”

面对社会上或家庭中一些“缺陷产品”的侵害,中国老百姓将不再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这是记者在近日召开的“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研讨会”上所获悉的。这次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召集的研讨会表明,中国已开始对“缺陷产品” 说“不”,针对缺陷产品的管理制度在一两年内将要建立。

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构造越来越复杂,由于设计、生产失误而形成的“缺陷产品”给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的损害也日见增多。特别是近期出现的一系列产品缺陷引发的纠纷事件(如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三菱帕杰罗汽车事件、松下手机事件等)引起了社会及民众对中国缺陷产品管理的广泛关注。

所谓“缺陷产品”,是指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上的失误或在生产线某环节出现错误,导致大批量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缺陷产品出现,而且这些产品已流入市场。我国的《产品质量法》规定:“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将缺陷产品界定为“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性”。

由于缺陷产品往往是成批量的,当这些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后,将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如不加以干预,其损害将是广泛而无法控制的。这时仅仅依靠单一的消费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不足以引起制造商的重视并达到消除危险、进行惩戒的目的,而且在时间上也会延误迅速在社会上消除隐患的时机,使损害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作为第三方及时介入,责令企业对缺陷产品采取召回、维修、更换、补偿或者改进设计方案等措施。这也就是“缺陷产品管理制度”诞生的前提。

而“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是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和行政规定,监督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使之对其生产和销售的缺陷产品进行收回、改造等处理,并采取措施消除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产生缺陷的原因,促使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目前有不少人担心,我国现在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条件是否成熟?某些国有企业是否能承受“召回”缺陷产品等措施所支付的成本?对此,参加研讨会的国家质检局质量司的同志指出:开放性的经济要求我们不能用封闭性的思维看待事物。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势所必然!目前国内许多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国有企业比例并不很高,例如手机行业国有企业只占1/10,汽车行业合资企业也占了绝大部分。随着中国开放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外国企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如果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不建立,外国企业及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将不受约束,这对中国消费者是不公平的;而且随着加入WTO日益临近,中国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国际大舞台的竞争,都要依照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进行经济运作。不在国内进行同样的规范操练,进入国际市场就会愈加被动。况且国内企业在缺乏压力下也永远难以长进。

参加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研究课题的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也认为,过去国家的保护政策常常使许多国有企业多年没有变化,而压力往往能使企业奋起。比起企业的巨大来说,受到产品损害的消费者是弱小的,政府更应该保护的是弱势群体。连参加这次会议的汽车工业企业代表也认为,实行对缺陷产品的管理已是势不可挡的,因为这是世界潮流。但是在什么时候实施、选择什么时机作为切入点,要慎重做好准备,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配套相应的政策。

参加研讨会的法律专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人员、企业代表还就如何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如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家质检局质量司司长于献忠强调: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了约束和激励企业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对产品可能包含的缺陷风险进行充分的防范,防止企业有故意隐瞒的行为,督促企业极早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将缺陷产品对民众安全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也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他说,这次研讨会标志着中国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工作开始启动。这次会议后,将加速对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研究,广泛吸收发达国家对缺陷产品的管理方法,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制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缺陷产品管理制度。

据了解,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课题研究已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担,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家质检局将同时进行规章起草准备,并随时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法规。考虑到社会及民众的急需,对缺陷产品的管理将最先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出现,可能在一两年内出台缺陷产品监管规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要根据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修改和补充相应的法律条款,对缺陷产品进行更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五、 防伪行业竞争环境恶劣,假防伪真有害和无效防伪产品是主流,明骗是行业共识。

请指教我们如何突破重围?zhengyi发表在:专题讨论

企业的未来把握,我认为应该考虑行业环境因素,我们的主要问题是:自己的资金实力弱小、融资面临投资人不清楚防伪产品、行业环境恶化,用户不知谁的好、投资人不知谁说的是真话。请问如果您掌控这样的企业如何打破黑幕?

六、还有很多资料:

详细请见:www.k315.net

www.tttt315.net

www.p-pass.com

www.168315.com

防伪公司有许多,提供商品防伪的大约有800家,其中有400家激光全息防伪厂家,有近150家数码(电码)防伪厂家,有近200个应用数码(电码)防伪产品的行业专卖区,目前还在推广。
作者:zhengyizhanshi 来源:http://itbbs-arch.pconline.com.cn/topic.jsp?tid=1854725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