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浙江绍兴检验检疫局今年共截获外来有害生物282批160种,比去年同期批次和种类分别增长了362%和321%;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0批10种,涉及昆虫和杂草各5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检疫性有害生物批次和种类均增长了400%,创绍兴检验检疫局历史最好水平。
有害生物截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劳动强度大、可预见性小的系统工作,现场查验是截获的基础,但在陆路口岸对进境木质包装进行掏箱拆卸检查既有困难也不现实。绍兴检验检疫局在进行风险评估后,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木质包装“直通放行、跟踪查验”的监管模式。跟踪查验,就是在口岸初步检疫、实施预防性检疫措施后,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检疫人员对有可疑迹象的集装箱和木质包装进行跟踪,到卸货目的地认真查验的方式。新的查验监管方式是严把国门和畅通关口矛盾中的最佳平衡点,在严密监管的同时减少了进口货物在陆路口岸的停留时间,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以来,绍兴检验检疫局共检疫进境货物木质包装120余批,检出有害生物33批29种,截获了材小蠹属(非中国种)、赤材小蠹、中对长小蠹、双钩异翅长蠹等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大大降低了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在对木质包装查验过程中,还发现了两起进境木质包装未申报、无木质包装标识的案例,规范了进境木质包装检疫。绍兴局通过细致的工作,为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搭建了健康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检验检疫口岸执法地位,树立了检验检疫国门卫士的良好形象。
2012年以来,绍兴检验检疫局多次从各类进口货物的后续监管中发现“敌情”。在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有4种包括长芒苋、美洲豚草、红火蚁、法国野燕麦均为绍兴口岸首次截获,这是检验检疫人员从近万批货物中“找”出来的。
针对进境板材、羊毛、牛皮等易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绍兴检验检疫局深入加工企业进行后续监管。3月初,检疫人员在对一批进境货物进行检疫时发现了红火蚁。“红火蚁是国际上被列为最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会主动攻击人畜,人受到攻击后可能会休克或死亡。”检验检疫人员说。红火蚁成虫体长只有2.4至6毫米,非常微小,轻轻一口气,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想找出它们,需要超常耐心和观察力。检疫人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检出”,验证着他们的专业眼光、职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大幅增加,随着粮食的频繁贸易,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被频频检出,我国已有多次报道从进境粮食中发现多种检疫性杂草,一旦传播,将严重影响我国人畜生命健康和农业生产安全。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在加强入境口岸现场检验检疫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进口粮谷类定点加工和存放企业的后续监管和疫情监测,构筑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绍兴辖区内共有3家进口粮储备库和3家加工厂。今年9月,绍兴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在一次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时,在一家加工厂厂区绿地发现了近10株苋属植株,这些植株存在雌雄株,长有几百个花穗。检疫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定位、拍照和取样,经专家鉴定,该植株为“超级杂草”——长芒苋,这是绍兴检验检疫局首次监测到该外来检疫性杂草。长芒苋原产于美国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不但耐除草剂,而且生长速度奇快,每天能长3英寸,成年植株可达六英尺半,每株长芒苋大约能产生50万粒种子,与作物争夺营养,造成作物大量减产。此外,长芒苋植株易集亚硝酸盐,家畜采食后会引起中毒症状,对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检验检疫人员立即要求有关人员拔除长芒苋,并将植株体全部装入密闭的袋中作焚烧处理。
通过4年多的积累,绍兴检验检疫局在外来杂草监测中已发现和收集本地杂草种类130多种,在进口粮食加工厂监测到了假高粱、长芒苋和北美苍耳等外来检疫性杂草。为防止疫情的传入,绍兴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进口粮谷的监管工作:严格执行进口大豆、玉米等粮谷加工、存放单位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上报;不断加强一线检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时刻绷紧“疫情如天”这根弦;要求企业加强对卸货后集装箱及车辆、卸货口的清扫,尽量减少撒漏;要求企业派专人负责,定期对该区域及周边的杂草进行监测和防除,发现疫情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