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唐僧决定给八戒、沙僧、白龙马也套上紧箍咒。套白龙马时,马哭了:师父,您再套就四个箍了,我可是宝马,别让我当奥迪了!”编短信的人本意在调侃奥迪,却也很切合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现实处境。宝马头上现在的确套着一个箍,这个箍就是宝马的品牌形象正在被严重误读。
在中国有“坐奔驰,开宝马”的民间说法,两个品牌始终并称,但诉求“成功的专业人士的车”的宝马一直树立不起一种尊贵的正面形象,相反“暴发户专用车”的负面形象却被某些人认同,而奔驰所拥有的稳重、实力、权威等象征意味的尊贵地位一直未曾动摇,并因宝马的形象对比而更加稳固了。
继2005年《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开宝马的人一定就是好人吗?”这句台词走红之后不久,2006年《疯狂的石头》又推出了“别摸我”,至今还有人在网上征集BMW的另类“翻译”。最不幸的还是2004年,宝马因创造了惊人的负面新闻曝光率,而入选了某知名媒体评选的当年“十大关键词”前三名。有意思的是,排在“宝马”前一位的那个词是“新富”,这更增加了宝马与“暴发户”之间的联想。
发生在2004年2月的某著名艺人绑架案,似乎戏剧性地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宝马与“暴发户”的关联。被抓获的绑匪在交代案情时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们之所以专门绑架宝马车主,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开大奔的往往是司机,开宝马的才是车主本人,这些人年轻富有,喜欢招摇,大把花钱。
把宝马开上彩票奖台,也被证明是宝马自己选择的一种营销失误。彩票台下成百上千的购买者中,会有几个“专业的成功人士”?专业的成功人士若是靠买彩票来实现自身价值,不是暴发户是什么?尤其致命的错误是,宝马一贯的电影营销在中国却没有选对对象。宝马花不少钱赞助这些影片,换来的却是对自己的嘲讽。
事实上,在西方,宝马的品牌形象也不是很好。“有老钱的人(贵族)买奔驰;有新钱的人(暴发户)买宝马。”这是宝马刚出道时德国人的普遍评价。看来,宝马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困境是有着历史渊源的,而这似乎印证了那个著名的“倒霉蛋定律”——黑菲定律(Murphy’s Law)。该定律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负面影响如此集中地发生在宝马身上,不可能全属偶然,必然性的因素可能更为关键。也就是说,宝马头上的那个箍,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宝马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问题,也一直在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否能够把箍摘掉,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