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云雾,从脚下蒸腾而起,悬挂半山腰的时候,墨脱的清晨便来临了。
这是11月21日。记者跟随西藏林芝质量兴地督导工作组一行,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登上墨脱制高点电视塔,俯瞰墨脱县城。
“你们看,东边山坡上是香蕉生产基地,西边山坡上是茶叶园。这是我们的两个支柱产业,正开始引入标准化种植。”县政府办副主任王祥生介绍说:“中间这片建筑就是墨脱镇,从空中看,很像一朵莲花。”
此刻,墨脱的美,墨脱的安详,让你有羽化登仙之感。督导组的同志们完全忘却了昨日来路上的艰辛,一边和当地干部谈论农作物管理情况,一边欣赏“高原孤岛莲花城”的景致。
和记者一样,大家都是第一次进入墨脱,被同志们戏称为“质监墨脱处女行”。督导组组长蒲前亨说:“不是我们不想来,而是进出墨脱的路,真的是难如登天!”
这话一点不假。想起昨天来时路,记者依然心惊肉跳。尽管有神秘的嘎隆拉雪峰、西藏最美原始森林,以及湍急曼妙的河溪一路相伴,但是,道路的艰险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脚下是万丈深渊,头上是陡坡悬石,车子随时有可能坠落或被滚石击中。路面起伏泥泞、弯急坡险,我们多次被陷住的卡车封堵在半路。
听了我们对来路的描述,当地干部笑起来。出自门巴族的多吉副县长说:“现在的路是最好走的,再过几天大雪封山,汽车就不能进出了。一年里墨脱断路的时间,大约有四五个月。”他介绍说,墨脱海拔1200米左右,距离波密县城扎木镇120公里,全县人口不到两万,而县城墨脱镇的常住人口仅有1000多人,可以说是西藏甚至全国最小的一个县城了。制约墨脱经济发展的瓶颈就是道路,谈到筑路质量,主要是受制于复杂的地质和气象条件。
一路交谈着,大家从电视塔所在的小山下到墨脱城里。
主干道上横挂的两条标语,见出墨脱干部群众对质量兴县工作的决心。“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同筑质量大堤,共享美好生活”。这两条标语,让督导组的同志们既亲切又兴奋,更感到在如此艰苦的环境和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能够坚守和贯彻质量意识,实属不易。而当地干部说:“光挂标语不行,还得实干。但咋个干法才对头?我们盼着你们来啊!”
就是在这样良好的互动中,墨脱质量兴县工作座谈会召开了。县农牧局、卫生局、住建局、商务局、旅游局等9部门负责人相继汇报了各自分管领域的质量工作开展情况,并介绍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今后的着力点。
主管质量工作的副县长王鹏在总结汇报中介绍说,目前,墨脱已经按照林芝地区行署的安排,成立了质量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详实的质量兴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目标任务,重点培育石锅、香蕉等特色产业和原生态旅游业。县里要以质量工作为重要抓手,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好墨脱,为当地少数民族和进出墨脱旅游的客人们造福。
随后,围绕在墨脱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地区,质量工作到底该如何做,督导组和当地干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在座同志点了记者的名,说你们见多识广,也给我们墨脱留下点建议吧。于是,记者从命即席发言,从新闻的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
后来,在小范围交流中,王鹏副县长还特别介绍了县委书记刘革生对质量工作的重视。这位从福建来墨脱工作的援藏干部,在两年的时间里,已经走遍了墨脱46个村落中的44个村落,徒步行程超过1000公里,多次经历泥石流、雪崩、塌方等险情,走村串户调研,帮助解决当地百姓的疾苦,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质量工作意识。在刘革生和县委县政府班子带领下,墨脱经济发展迅速,3年来税收增长了数十倍。而刘革生告诫大家,数量增长了,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向质量要效益。
这场热烈的座谈交流,一直延续到午后。
中午的工作餐很简便,但当地领导还是坚持给大家上了一道石锅炖排骨。“这石锅是皂角石制作的,是我们墨脱的特产,炖出的汤味道很特别,你们应该尝尝。”督导组组长蒲前亨观察着石锅的造型和质地,询问石锅生产销售情况,得知现在的墨脱石锅还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品牌,他当即表示,在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上,地区质监局要作为一项特别的工作,给墨脱开小灶,提供帮助。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于是,工作午餐,俨然成了标准讨论会。
下午,墨脱的太阳格外热辣,冬季的山野,竟有夏季里的蒸热,让人爬山没走几步,就已经额头冒汗。去香蕉和茶叶基地现场考察,确实得有点不辞辛苦的劲头。督导组成员穿越墨脱镇,先东后西,登上两面山坡,调研种植和管理情况,拟议标准化推广等工作。
风尘仆仆下山时刻,正是暮色徐来,晚霞漫天,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涛声,愈发清晰可闻。
灯火依稀中,一群门巴、藏、汉男女老少,在墨脱标志性建筑莲花好日子广场上跳起欢快的锅庄。
那舞姿,真是美极了。
金质传媒网前期相关链接:西藏林芝“质量兴地”工作组服务地方纪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