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浙江检验检疫部门食品风险管理之“浙江密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毒奶粉、毒燕窝、地沟油,到毒蜜饯、毒明胶。近年来,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浙江检验检疫局总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快速处置。用浙江局局长阎震的话说,“靠的就是‘2+3+7+1’这套机制。”

  “2+3+7+1”,这不是一道数学运算题,而是一组浙江局食品安全监管“密码”,也是近年来,促成浙江省每年货值12多亿美元、7大类食品出口,从未发生一起行业性、区域性、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宝”。

  “2”主干“3”脉络

  “对所有生产含明胶食品出口企业,尤其是饮料、果冻、乳制品、糖果、保健胶囊等企业,开展自查,查明原料来源,实施追溯管理,并对企业库存明胶进行抽样检测!”今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后,以阎震为组长的浙江局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立即对相关行动进行了部署。

  4月16日,由各自一把手挂帅的分支局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动起来。浙江12家以明胶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在接到自查通知后,马上组织本企业开展明胶原料清查、抽样检测。与此同时,浙江局信息收集组和食品专业组,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信息收集,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开展风险分析研判,为领导进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这就是浙江局食品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省局局长挂帅的最高决策层,到各分支局局长任组长的枢纽层,构成了“2”套组织机构主干。

  600多家企业、每家企业1至2名食品安全员;13个分支局、每个分支局2至3名信息管理员;8大类产品专业组、每年定期组织1至2次重大风险研判和会商会议,形成了“3”支骨干队伍。

  “2”套组织机构和“3”支骨干队伍,构成了浙江局食品安全立体监管网,为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及时研判发挥了重要作用。

  “7”项制度

  2012年6月15日,香港媒体报道了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三款浙江产黄酒含有可能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的信息,随即人民网、搜狐财经、新浪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转载和报道,中央电视台与浙江局联系要求对该问题进行采访报道,一时间浙江黄酒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然而,该事件发生后的3天时间内,媒体即大量开始正面宣传和报道,负面报道迅速平息。原来,早在2010年,受日本清酒事件启发,浙江局立即对辖区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了普查,并一直对其进行跟踪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同时开展深入的风险分析,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今年6月,浙江局通过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员,第一时间收集到媒体信息后,快速反应,将相关信息上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管辖浙江主要黄酒产地的绍兴检验检疫局,要求其做好应对准备,并根据收集整理先期开展的监控普查检测数据和风险排查分析材料,形成《浙江局关于绍兴黄酒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况汇报》,上报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局。同时,在地方食安委的统一指挥下,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积极予以正面宣传。

  “在‘黄酒事件’中,浙江局镇定、有序地打出一套‘组合拳’,这得益于该局多年来形成的,以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风险信息收集与报告、国外通报核查处置、风险预警通报、产品质量定期排查分析、重点项目检测监控、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处置7项工作制度为抓手的一套风险管理体系。”浙江局食品处处长陈景说。

  在浙江局的“7”项制度中,通过发挥风险监控的作用,建立以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员为基础,企业食品安全员为补充,定人、定向、不定时收集并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实施国外通报核查工作质量评定机制;建立系统内部、部门之间及企业行业风险预警通报机制;组织开展一年至少一次的进出口食品质量分析,开展风险分析和大排查行动;由各“专业组”开展风险定期与不定期评估,确定各类产品、输往不同国家的重点检测项目和一般检测项目,制订《应对食品农产品突发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提高了对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1”套机制

  杭州蜂之语公司是全国蜂王浆出口量最大的一家公司,长期以来由于其产品原料来自千家万户的蜂农,该公司每年需花费近百万元的检测费确保原料安全。实施“二维监督抽检模式”后,浙江局指导其建立原料追溯体系和自检自控体系,并获得了CNAS的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证书,通过认可,其实验室检测结果和降低抽批率,两年累计为企业减少检测费近90万元。

  “二维监督抽检模式”,是浙江局在食品安全检验领域导入风险管理理念,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降低企业费用、提高监管效率的一套有效措施:依托“专业组”,针对每类出口食品的原料来源、行业水平、加工工艺、贸易国要求等方面分析出风险因子,对出口食品实施风险分类,将产品风险确定为高、中、低三个类别,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企业诚信程度、硬件设施、质量体系运行状况、产品质量历史数据、日常和定期管理发现的问题、人员队伍素质等,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定级管理;根据风险分析,确定“重点项目检测监控制度”,明确每类出口产品的重点检测项目和一般监控项目,以及标准限量。对三类风险和三级企业进行“二维定位”法,分别规定了9个档次的抽批率;通过随机拦截,实施重点项目必检、监控项目轮检、特殊情况批批检的科学检验抽批法。目前,浙江局辖区近70%的出口食品企业和80%的出口食品已纳入该监管模式管理之中,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监管效能,受到了企业好评。

作者:贾英 孙霞云 黄红蕾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