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关于建立和完善进出口质量安全监控的意见(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健全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

  巩固完善质检双边和多边消费品安全磋商合作机制,加强与主要大国和经济实体的战略检验监管合作,重点推动中美、中欧、中日、中俄等在消费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常态化,有效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引发的矛盾。强化对非和拉美国家的检验监管合作,以双边合作磋商机制和签订装运前检验合作协议为依托,主动采取出口商品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国内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的联系与合作,引导形成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合力。

  3)健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

  密切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尤其是国外最新制修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加强跟踪、研究、评议、交涉、预警和应对工作,构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通报,主动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效预防和破解国外技术壁垒。

  4)健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机制

  以检验监管业务为核心,统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电子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建立面向进出口企业和检验监管人员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从“消极、被动、事后弥补型”向“积极、主动、事前预防型”转变,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提供直接、全面、完整、科学的决策支持。

  (3)完善检验监管保障体系

  1)健全基础资源保障机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抓好检验监管专家队伍建设,青年骨干队伍培养和基层岗位培训工作。要强化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或标准,满足检验监管工作基本需求。要优化检验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落实建设科技质检战略,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健全风险分析与快速反应机制

  扎实做好风险分析工作,构建风险信息管理平台,从监管对象(企业、产品)、工作、队伍等各个方面查找薄弱环节和潜在的风险,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做到对重大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3)健全重点工作质量分析机制

  完善质量分析评价指标要素,健全质量分析的统计、汇总、报告、通报及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媒体等信息通报制度,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质量信息,提升质检系统对外影响力。

  4)健全检验监管有效性综合评价机制

  要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和剖析,科学评价现行检验监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各环节中的作用,把握未来检验监管工作的重点与发展趋势,探索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检验监管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检验监管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