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浙江局探索食品风险管理:点燃希望之光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走进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杭州绿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家公司),一股面粉与调味料混杂的香味扑鼻而来。在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着装整齐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操作着……

  “为了保证产品符合国外标准要求,我们自行购买了ICP-MS仪器,对铝含量进行实时检测,第一时间掌控数据,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绿家公司负责人王宏宇告诉记者。

  浙江是出口大省,也是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重灾区”。作为国内最大的方便面出口企业之一,绿家公司同许许多多食品出口企业一样,近年来国外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让其应接不暇、备受考验。

  面对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浙江检验检疫局探索实用高效的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体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积极帮扶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在经济“寒流”中点燃希望之光。

  应对“下马威”

  2011年2月,萧山检验检疫局收到了来自欧盟的通报,称其辖区企业绿家公司的产品铝含量超标。“2010年一份通报都没有,没想到刚开年,国外市场就来了个‘下马威’。”萧山局分管进出口食品工作的副局长方芳说。不久后,欧盟关于该企业产品铝含量超标的第二份通报再次传来。

  “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始关注产品中铝的含量。由于我国的面制品铝含量标准为100毫克/千克,欧盟对干面制品中的铝含量值控制要求小于(或等于10毫克/千克),这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压力。”王宏宇表示,绿家公司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市场占据半壁江山。自2010年10月欧盟实施面制品中铝含量新标准以来,绿家公司已失去了四分之一的欧盟客户,2011年的两次通报无疑是雪上加霜。

  企业陷入困境,萧山局也坐不住了。该局“雪中送炭”,全力引导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方面,该局积极做好帮扶工作,派员深入绿家公司外省原料产品供方实地调查,多次组织专家加强其产品自检自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指导企业从源头对食品原料进行控制、不断完善其生产过程控制、并斥资150余万元购买检测设备,增强实验室力量。通过检企携手努力,8个月后,“绿家”方便面终于成功重返欧盟市场。

  “检验检疫部门充分发挥了对出口食品企业的保驾护航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对此高度赞扬。

  搭建“主平台”

  “通过绿家公司的事件,也促使我们更好地反思监管工作,怎样才能更精更细、更深更实,让监管更加科学有效。”方芳如是表示。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检验检疫把关与服务的“主平台”,是发挥检验检疫涉外执法和技术执法作用的主渠道。面对“重灾区”,浙江检验检疫部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定期关注国外技术措施新动态,及时收集相关的通报信息、国外新技术要求,编制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指南,认真开展通报核查工作。

  丽水是中国食用菌主产区之一,2011年,龙泉、庆元和景宁三县市共栽培食用菌4.38亿袋,从事食用菌产业农户达5.54万户,从业农民21万人,产业聚焦特点明显。今年3月,丽水检验检疫局收到了美国FDA关于某出口企业输美食用菌不洁通报。而通报核查调查情况显示,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美国食品安全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留样产品也符合美国食品安全要求。

  对此,丽水局及时将美国FDA扣留程序、香菇不洁检测标准、美国FDA申诉方式告知企业,协助企业和进口商积极与美国FDA、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联系,获取了该批货物实验室检测报告。经丽水局组织专家仔细研究检测报告,该批货物的检测结果完全合格,分析出此次通报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美国FDA扣留程序出错。经向美国FDA申诉,美国FDA及时放行了扣留货物,并撤销通报。

  2012年以来,浙江局进一步完善国外通报核查制度,制定发布了出口食品化妆品通报核查处置规范,提出核查工作原则和标准、流程与要求,建立国外通报核查工作质量评定机制,对各分支局核查处置工作质量进行逐批评分,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督促核查到底、纠偏到位。

  当好“责任人”

  浙江局的有效之举,不但帮助食品出口企业在频频来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寒流”中站稳了脚跟、巩固了市场,也促使企业从被动监管变为主动自律,真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担。

  在绿家公司的库房里,面粉、食用油、添加剂等原料留样分类摆放,有序排列。“按照萧山局的要求,我们建立起严格的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王宏宇指着原料留样区告诉记者,因为铝含量超标,自己的产品被暂停出口欧洲8个多月,不敢掉以轻心。

  “当时,王宏宇接到第一个通报时,得知是通报其经销商时,他还存着侥幸心理。后来又来了两次通报,他就完全转变了,开始从产地主动去找原因,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自我加压。”方芳感慨地说。

  据了解,在欧洲国家,大约3%的人群对一些食品产生敏感,这些食品物质就是过敏原。2011年初,欧洲一些国家就开始从过去的以是否添加为依据,变为以检测指标为依据,对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绿家公司在萧山局的帮助和指导下,重新制定了过敏原控制程序,清除所有原料中有不必要的过敏原成分,并对相关原料实施批批检测。今年,绿家公司投入近200万元人民币购买仪器设备,加强对原料的进厂检测,还对生产车间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多种手段,确保了生产安全卫生。

  “2012年以来,在浙江局的组织下,食品出口企业配合浙江局,建立起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动的食品安全员队伍,定人、定向、不定时收集并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浙江局食品处处长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局共收集食品安全信息400余条,其中上报国家质检总局99条。尽管前进的道路还很长,但面对经济的“寒流”,浙江检企已经联手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在发展的“征程”上点燃了希望之光。

作者:孙霞云 通讯员 黄红蕾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