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计量器具有多少,检定了没有,检定质量如何保证……这些困扰计量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在山东省潍坊市已不是难题。这得益于该市计量所研发的一款“潍坊市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
“截止到2012年9月14日,潍坊市在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登记的企业总数达到9274家,录入的计量器具达到294858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118245台件,9月份新增的计量器具有8826台件。”在潍坊市计量所,工作人员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全市计量器具检定情况尽收眼底。
“这么详细的统计数据在系统运行之前是难以统计的。”据潍坊市计量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而言,辖区内有多少家企业,企业有多少台计量器具,它们的检定情况又如何,掌握这些基本数字是对区域内在用计量器具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而受到计量器具量大面广、企业计量意识淡薄、工作流程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影响,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会产生较大偏差,继而直接影响到计量器具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企业信息登记备案平台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凡经企业自主申报和检定人员检测的计量器具都将由系统全部记录在案,并自动生成企业计量器具管理台账,计量器具的增减全部实行动态管理。超期预警提示功能实现了对企业在用计量器具检定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所具备的统计功能将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统计,集智能性、实时性、动态性和实用性为一体,为企业、计量行政部门、技术机构三方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可靠的参考依据。该系统也因此被工作人员戏称为计量器具“管家婆”。
“这个‘管家婆’权力很大,不仅管理着全市计量器具的数量,还管理着我们的工作质量呢!”潍坊市计量所工作人员笑着说。据介绍,检定校准工作质量是计量技术机构的“生命线”,而工作质量又与检定校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样品的流转过程是否得到控制、检校所用规程规范是否使用得当、检校结果的数据处理是否规范以及上述过程管理是否严密等都息息相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对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潍坊市计量所在研制开发计量信息化系统时,首先从源头抓起,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了多达上百次的组合调整,最终将检定/校准业务的受理(样品的信息录入、对客户委托的计量器具的条码分类识别)、样品的密码流转、检校技术依据、计量标准和检定人员信息的数据库管理、检定/校准证书的编辑/审核和打印、查询和统计等全部纳入了网络化管理。尤其在检校资质环节的控制上,只有具备有效资格的检定人员在输入自己的密码并经系统验证身份后,才具备编辑证书的权利。系统还会根据计量标准的有效期,自动判定是否能够出具与其相关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并提前发出计量标准到期复查提示。同时,系统对原始记录的信息录入也设置了多项录入规则,确保原始记录数据准确性,从而彻底杜绝了器具检定“体外循环”、超资质出证、随意出证、未经检定就出证等问题的发生,为检测工作质量上了一道“安全锁”。自使用该系统以来,潍坊市计量所证书报告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9.6%。计量器具周检率提高到98.2%,检校依据规范使用率和计量标准有效率达到100%。
计量器具“管家婆”也使计量检测、收费等业务更加透明化。如该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后,办理计量检测业务的客户可以根据业务收单上的密码,直接通过网站接口自行查询仪器设备的检测状态。在客户关注的收费问题上,该系统将《山东省计量检定收费标准》纳入收费权限管理,依据收费标准为每台计量器具的检定收费设置上限,有效避免了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真正让每位客户都“明明白白消费”。此外,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潍坊市计量所还通过计量信息化系统将出租车计价器、燃油加油机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情况向社会公示,供公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