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质量界的一次盛会——首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9月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并致辞。他强调,追求质量永无止境,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王岐山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出台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了标准计量、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制度,建立了专业监管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群众性活动深入开展,各地方、各行业以及全民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王岐山指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关乎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进一步做好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这是指导今后时期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围绕《质量发展纲要》提出的方针、目标和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王岐山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促进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完善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诚信体系,建立健全准入退出、评价考核、信息公开、激励约束等质量监管制度,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培养和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敢于碰硬的监管队伍,不断提升质量监管专业化水平。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鼓励创新、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我国进出口企业权益。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动质量发展的合力。从根本上说,无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主体都在企业。要靠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质量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王岐山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质量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和行业假冒伪劣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监管服务还不到位,质量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当前,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领域以及部分地区和市场的质量问题,搞好集中整治,加强源头治理。对于涉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零容忍”,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深入排查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在9月25日召开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从我国质量事业发展与科学发展、建设质量强国、质检工作的关系等方面,深刻阐述了质量发展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他指出,质检部门作为质量综合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王岐山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支树平指出,科学发展必须注重质量发展。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的体现。科学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我们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真正地、尽快地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支树平强调,质量发展必须致力于建设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相适应的目标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建设质量强国,必须认真贯彻《质量发展纲要》。他指出建设质量强国,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把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质量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提高本地区质量水平。各相关部门继续通力合作,协会商会推动行业自律,科研院所实现科技引领,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的合力。他同时呼吁广大企业勇于担当,积极响应论坛提出的倡议,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快质量技术创新,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让“中国制造”更加响亮、更有尊严地走向世界。
论坛会上,部分院士、企业、地方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协会代表先后讲演。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魏传忠、刘平均、孙大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炜,党组成员张沁荣,总检验师项玉章,总工程师刘卓慧参加了论坛。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总局各直属挂靠单位、地方质检两局负责人,我国质量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质量工作者和行业协会代表,企业首席质量官及质量工程师代表,首批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政府负责同志,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负责同志,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考核达标单位负责同志,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负责同志等共400余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