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质量需要‘厚脸皮’。”这是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品管部总监李玉玲的质量经。听上去像是玩笑话,了解情况了之后记者发现,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这3个字蕴含了这位女性质量人的智慧和优势。
记者跟随青岛市质监局市北区分局“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参观了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参观企业生产线时,记者见到了李玉玲。她个子不高,一身黑色打扮看上去很严肃,但是再看她脸上的笑容,又让人觉得很亲切。
李玉玲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渤海实业。10多年间,她转战了集团在滨州、湛江、青岛设立的几个分厂,但是一直没有离开过质量管理这个领域。她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靠的就是责任心,单纯想要把工作做好。但是因为年轻,有的时候会碰壁、会被人误解。她逐渐明白光靠责任心已经不能完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更需要技巧,需要公司同仁的理解,需要公司老总的支持。现在不论因为工作跟同事闹得多僵,事后她一定会主动找到同事道歉,笑脸相迎地跟同事沟通。“年纪大了,慢慢磨掉了棱角,也磨出了对质量工作的经验。久而久之就练就了一副‘厚脸皮’。”
“在质量面前,我绝对是铁面无私的!”李玉玲说,“只要我认为对的,我就一定是理直气壮的。”记得在几年前的冬天,因为采购小品种油质量问题,她跟采购部同事发生了争执,最后闹到董事长那里。她咬住问题不松口,坚持自己的意见,得到董事长的支持。可就是这样,害得采购部同事在全公司大会上被老总骂。李玉玲深知,得罪人往往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缓和与同事的关系,她事后单独找到当事人,又是跟人家说对不起,又是请人家吃饭,跟工作中的状态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同事看到她笑嘻嘻的样子,再想想她也不是因为个人私利,就原谅了她。
据李玉玲介绍,渤海实业以粮油加工、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为主导产业。该集团成立于1995年,拥有资产100余亿元、员工3600余名。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7.2亿元,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2011年12月,该公司生产的“优益多”大豆油专利生产技术(立体多级留纯)分别经中国粮油学会和教育部专家鉴定,鉴定结论均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成为所从事行业和即将从事行业的优胜者,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严谨的质量管理手段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李玉玲坚定而自信的言语让记者看到这位湖南妹子骨子里对质量的执著和信仰。
李玉玲说,原辅料采购过程中,渤海实业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度好的供应商,对其进行严格的供应商现场考查,合格后方可列入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筛选。供应商提供的每批次原料油或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辅料均经过严格的进货检验,并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从大豆到大豆油,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在大豆装船、到港、进厂这3道检验关后,便是大豆油的生产过程控制了。
“大豆加工、软化、破碎、轧胚、膨化都是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炼油工段的软水、脱胶、脱色、脱臭、换热以及包装阶段的灌装、PET管胚、瓶子检验、纸箱成型等也都是决定成品油质量的关键环节。”李玉玲说,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渤海实业严抓加工过程中的溶剂残留、抗氧化剂TBHQ的添加量以及花生油、芝麻油等外采油中黄曲霉毒素指标等关键控制点,最终的产品在高温高真空下,残留的溶剂全部脱除,经批批检测合格后出厂。抗氧化剂TBHQ的使用过程实行储存时仓库上锁,配制时生产和品管双部门管理,并经检测合格后再灌装生产。在渤海实业的产品检验实验室,记者看到瑞典波通、丹麦福斯等国内外知名仪器设备厂家提供的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近红外测定仪等一大批先进检验设备在高效运转着。李玉玲要求质检人员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产品批批检验,批批留样,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
“厚脸皮”,记者重复着这3个字,感到这位个子不高的女质量总监形象越来越高大。只有这样对质量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和质量人,才能有希望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