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现象频发。据统计,2012年1-8月份,龙岗检验检疫局对送检出口化矿产品共抽样608批次,检出2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均为食品接触产品。且进一步排查发现,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迁移量超标、脱色试验不合格以及丙烯腈单体残留超标等,与消费者健康和人身安全密切相关。
对此,龙岗检验检疫局特别针对涉及不合格的十余家出口食品接触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原材料把关不严。涉及不合格的企业多为贸易加工企业,原材料一般由委托加工的客户指定,因此企业对原材料的验收仍停留在外观、数量、型号核对等简单项目,而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重金属迁移量、单体残留等项目缺乏重视。在检出的不合格批次中,有11批为企业原材料不合格。二是生产工艺僵化落后。涉及塑胶制食品接触产品脱色试验不合格的7批产品,不合格原因均为生产工艺与原材料性质不匹配,产生色粉与基体熔合不良,导致脱色现象的发生。其中有一家企业更换了新的色粉,但并没有根据新辅料的特性更新生产工艺,最终导致了产品不合格。三是质量意识薄弱。部分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盲目以客户认可度作为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对产品的检测关注点停留在外观结构上,而忽视易导致预警通报且涉及消费者食品及人身安全的检测项目和标准,且因检测技术落后缺乏对产品的自主检测。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示相关出口食品接触产品生产企业警惕上述不合格原因,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把进料、制程、成品检验等各道检验程序,积极创新生产工艺,并进一步增进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了解,提升自身检测实力,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