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苏盐城市质监局局长冯建东
技术机构建设实现“三级跳”
编者按
聚焦基层质监局新变化,倾听一线质监人新感悟,这是今日起与读者见面的“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基层质监新变化”栏目的主题。
都说一线质监工作人少任务重、事多压力大,同时基层质监工作也最能体现质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8位地市级质监局局长,请他们谈谈10年来各地质监工作的新成就、新变化、新风气。从他们朴素和欣喜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线质监工作者的辛苦和自豪。
今年40岁出头的冯建东是个“老质监”。他在28岁时就担任了江苏盐城市大丰县质监局局长,成为当时该省质监系统最年轻的局长。他见证了盐城市质监系统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更是当地技术机构建设实现“三级跳”的亲历者、参与者、领导者。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质监”。
截至2012年6月,盐城市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固定资产总额已达4.0386亿元,比2003年年底增长近25倍。“这个数字我们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在冯建东眼里,技术机构建设的“三级跳”,就是从小而全到少而精再到精而高的过程。10年前,盐城大部分县区局尽管都有自己的技术机构,但只限于做日常的理化检测。用冯建东的话说,那时的状况就相当于“小米加步枪”。
据冯建东介绍,盐城是江苏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近年来,盐城市政府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在加快机械装备、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4个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发展。哪里有产业高地,哪里就应有检测高地。盐城市质监局原有的技术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随着监管领域的拓展、质量事故的频发、假冒伪劣的泛滥,质量安全的重任促使盐城市质监局党组一班人,决心将加强省级以上质检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下大力气促进技术机构装备载体建设。盐城市质监局陆续获批筹建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检中心、江苏省船舶救生设备产品质检中心等国家、省级质检(计量)中心项目12个,累计投资达到6亿元,建筑面积127744平方米,检测和办公用房得到极大改善。
回想当年作为答辩人参加国家级质检中心申报时的情境,那种笃定的神情至今还能在冯建东脸上见到。“我们当时就是本着少而精的目的,认真研判地方产业特色、发展趋势、检测需求来精心选择项目。”冯建东说,近年来,盐城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国内前十强企业相继在这里落户投产,拥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30多个,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海上风电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湖县是国家级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全行业现有企业500多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201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盐城市质监局正是依托这两大产业在国内的比较优势,精心准备、积极申报,最终使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和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检中心落户盐城。
随着一批质检中心建成后投入使用,如何不断提升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在“精而高”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成为盐城市质监局考虑的新问题。冯建东告诉记者,为内练素质,大力提升技术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盐城市质监局专门出台政策,对质检中心在人才引进、设备投入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对质检中心聘用的技术人才,从工资待遇、科研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使这些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与英国劳氏船级社、德国劳埃德船级社等国内外知名技术机构开展合作。
盐城市质监局还通过培植优势项目,申请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科研攻关、经费支持、业务承担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今年,省风电设备质检中心成功开辟省外市场,受国电龙源集团委托,派出工作小组赴甘肃、新疆两地开展风电塔筒设备无损检测业务。
“按照将质检中心建在产业链上的定位,现在,盐城省级以上质检中心均与地方新特产业紧密联系,而且帮助企业占领了产业技术领先的制高点,为地方产业的技术开发、设计验证、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动盐城的新特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冯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