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就像一棵树,不仅要施肥浇水,必要时还得修剪杂乱的枝杈,才能使这棵树长得好,长得快。河南周口市质监局采用刚柔并济的做法,从遍地开花转向重点帮扶,抓大扶强,使该市的“大块头”食品企业“强筋壮骨”,得到茁壮成长。
河南周口市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是周口市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全国有名的奶糖生产厂家。奶糖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年产量达7100多吨。2011年前,该公司先后上了两条生产线,一条炼乳生产线,日处理鲜奶30吨,可产炼乳8吨,一条乳粉生产线,日处理鲜奶40吨,可产乳粉5吨。这两条生产线的产品不对外销售。根据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出的公告,要求“新建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达不到300吨以上的必须停产或转产”。该企业乳制品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周口市质监局局长葛占国迅速向河南省质监局进行了专题报告,并到国家质检总局向主管领导作详细汇报,赢得了国家局领导对周口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现实情况的理解和支持。最终,批复了“关于将周口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炼乳、乳粉生产纳入奶糖生产许可审查的请求”。
食品生产加工业是周口市的传统产业,但存在众多问题。如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牌少,一些经营者小农经济意识深厚、质量意识淡薄,食品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产品雷同与同质化突出,缺乏必要的竞争性。针对这些问题,周口市质监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企业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向质量、品牌要效益。该局把质量兴市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自2010年以来,全市11个县、区开展了质量兴县区活动,使质量兴企、质量兴县、质量兴市工作扎实有效地在全市开展。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质量奖,4家食品加工企业荣获了市长质量奖。该局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动、培育和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在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下,全市有13个食品类产品被评为河南名牌。2011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成为周口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周口市质监局的负责人认为,食品工业就像一颗大树,要想主干长得好、长得快,就必须狠下手来,砍掉枝杈。为此,他们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探讨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按照“四个必须”、“五个不放过”的要求,提高准入门槛,坚决关停无证经营企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护航”。该局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许可,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对通过帮扶、技术改造,仍不能持续满足生产条件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退出。2011年,全市共注销了137家小企业的143张生产许可证。
周口市的中国名酒“宋河粮液”、河南名牌“四五老酒”以及“莲花味精”等知名产品长期受假冒侵权影响,不仅企业信誉受到伤害,而且常常莫名其妙地遭到消费者索赔。周口市质监局把辖区内名优企业及产品列入重点服务对象,与企业建立了打假治劣联动机制,尤其在重大节日前后都要开展重点监督和专项执法检查,开展一系列打假树形象的活动,让周口食品工业品牌叫得更响。去年以来,仅查处假冒宋河系列酒案件就达3起。
周口市质监局还利用食品生产示范园区和产业园区聚集效应,吸引中小企业聚集,搭建公共技术检测平台,统一企业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要求,严格食品源头管理。在检测投入上动真格,加快推进食品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化发展。2011年,该市下辖的鹿邑、沈丘、淮阳等县质监局均在本县产业聚集区设立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直接送服务到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质监系统仅在2011年直接用于食品监管和检测的经费就达800多万元。
如今,在周口市质监局的重点帮扶下,该市涌现出了益海(周口)粮油集团、金丝猴集团、金丹乳酸有限公司、财鑫集团、宋河酒业、大用邦杰集团、五得利周口面粉公司、莲花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莲花集团、金丝猴集团、金丹乳酸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益海(周口)公司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肉鸡产业化项目在周口建成了年屠宰2亿只规模的国内领先的禽肉生产加工企业集团。五得利集团周口面粉有限公司今年三期工程完成后,将成为世界面粉行业最大厂家。现在,这些企业已成为全市食品工业的排头兵和支撑地方经济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