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方庄的吴小姐在街边服装店里看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针织套衫,店主称是丝羊绒,可以直接贴身穿。吴小姐很满意款式和颜色,没打开包装看一下就回家了。谁知,第三天打开一穿,衣服有种刺鼻的怪味,从中午开始觉得皮肤痒,有的地方还起了红色的斑点。一位熟悉纺织工作的朋友告诉她,这件衣服不是甲醛超标,就是化学物品残留严重超标。
正是为了杜绝这样的事,国家已颁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标准,2005年1月1日起就要实施了。
吴小姐同许多消费者一样,并不知道有这个标准,这本不足为怪,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许多经营者也不知道,难怪吴小姐会买到这样的衣服了。
前不久,记者走访了海淀区两家大型商场的服装部,问起明年将要实施的纺织品国家强制性标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只有少数大品牌专柜的售货员声称公司的生产人员会知道,并按标准执行。而在一家服装批发市场,记者随机问了几位摊主,他们对新标准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觉得这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记者从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到,2003年11月27日发布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年过渡期后,服装纺织品仍不达标,将禁止销售。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规范》规定了必须达标的5项指标:一是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类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目前禁用这类染料已成为国际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规范》明确规定任何纺织品都不得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二是游离甲醛。含甲醛的织物在穿着时,损害人体,刺激皮肤,引发呼吸道炎症。目前虽无直接证据,但仍有报道说甲醛可能诱发癌症。三是pH值。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以防病菌侵入。如纺织品的pH值过高,不仅刺激皮肤,还可使病菌易侵入皮肤。四是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五是异味。任何与产品无关的气味,或虽与产品有关,但气味过重,表明纺织品中有过量的化学残留,可能危害健康。《规范》列出的异味包括霉味、高沸点石油味(如汽油、煤油等)、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5种。
据介绍,新的《规范》要求市场上流通的服装上述5项指标必须达标。过渡期后,如抽查发现有不达标的服装,不仅要禁止销售,而且只能销毁。面料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回炉”重新处理,但服装生产企业就没什么办法了。
业内人士表示,实施新的国标体现了我国服装纺织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健康、绿色标准逐渐接轨的过程,这将促进我国纺织业的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这也是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和保护身体健康的大事,国内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
但时至今日,不少企业经营者对此漠然,有的至今还不知道国家将实施这项新的标准。只有一年的过渡期,而纺织品从面料进厂、加工到进入市场,都有一个周期,所以时间是很紧迫的。
同时,社会上的广大消费者对《规范》也不了解,业内人士呼吁,让消费者尽快了解如何选购达标的服装纺织品,形成社会监督力量,促使服装企业尽快按照新国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