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乳酸菌奶饮品国标急需与国际接轨 行标亟待修改和完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奶业协会了解到,中国益生菌乳饮料产量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乳酸菌奶饮品现行生产质量标准对乳酸菌数在保质期内的要求过低。专家呼吁,我国急需制定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乳酸菌奶饮品国家标准,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

  我国乳酸菌奶饮品的年总产量已突破50万吨,年产值突破了25亿元。而公众调查显示,我国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缺乏对乳酸菌、益生菌的基本常识,更无从识别产品的优劣。专家分析,由于我国执行的乳酸菌生产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差异较大,很难与国际接轨,也无法对整个活性乳酸菌饮料市场起到规范作用,造成了大量低品质产品出现。

  正因如此,国内外乳品企业一致看好益生菌产品的未来市场。但在业内“游戏规则”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业内专家一方面担心我国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偏低,企业入市门槛偏低,整个益生菌市场向低水平、低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产品标识五花八门,概念模糊不清,容易误导消费者,扰乱乳品饮料市场秩序。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长何国庆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我国现行的乳酸菌饮料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原轻工部1992年制定的《乳酸菌饮料》行业标准,另一个是卫生部2003年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该标准自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强制执行。现行标准中对未杀菌饮料(即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饮料)的规定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标准中所规定的活性乳酸菌含量比国际标准规定相差10倍;二是对产品活性菌的检出,没有界定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和确切的含量,只称在销售过程中有活菌检出即可。如此宽松的要求可能造成各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内在质量差异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企业乘虚而入、浑水摸鱼,明明产品中并未含有活性菌,也冠之以“发酵型乳酸菌”之名;还有些益生菌产品在出厂时和初上市时是合格的,可由于产品中的活性菌不能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活,两三个月后,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中活性菌也许一个都不存在了,保健功能尽失。如此一来,益生菌产品的活性菌存活量究竟应该有多少,它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应当怎样,这些界定都极其模糊。

  “益生菌作为活性乳酸菌饮料中一个原料成分,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称得上保证质量,并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低标准会使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从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正是乳酸菌市场的危机所在。”有关专家对此现状忧心忡忡。何国庆教授认为,益生菌乳制品要想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必须保证行业的有序竞争,像乳酸菌标准等与益生菌有关的标准应当得到修改和完善,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者:何建华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