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技术、安全意识、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普遍较差且参差不齐的状况,做好监管工作,必须抓住重点,创新思路。笔者认为,应着重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以教育培训开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企业首责”来进行宣传教育培训,逐步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产品信息、生产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优等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到企业,传授给企业,使企业深刻理解《产品质量法》关于“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具体责任和义务”的具体涵义,逐步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讲道德、讲质量、讲诚信的经营氛围。
用企业规范企业,以大带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帮扶小作坊寻找出路,做大做强。帮助具备条件与规模的企业合作,实现双赢,或引导相同产品生产小作坊相互合作,组建股份公司或联盟,联合建立食品检验室,积极申办相关证件。如安徽寿县的传统豆制品食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气很大,可是目前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无证、无照、无标准、无检验能力现象比较严重,质量卫生安全隐患较多。对此类生产企业可以采取政府引导或者行业组织运作,以一个企业为龙头签订合作协议,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把关,打响牌子,实现双赢。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压力,借鸡生蛋,另一方面解决了小作坊今后的生存压力,能有效地提高小作坊的产品质量。从管理角度讲,龙头企业客观上可以起到规范小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作用,有利于行政部门的高效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实力雄厚、技术可靠、质量稳定的企业为龙头,整合零散资源,既为大企业锦上添花,又为小企业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可以说一举多得。
用“准入”尺子把住门槛,整治提高。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准入制度,既要动员准入,又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准入要求的企业,要循序渐进,采取“三个一批”进行处理,即“强化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强化一批”即针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或设备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整合一批”是对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离准入条件尚远的数家同类生产作坊共同出资,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生产企业,达到准入要求。“淘汰一批”是对基本没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基本属假冒伪劣的地下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
以舆论为向导,营造氛围。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做到“四公开”:即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质量监督结果、公开企业整改情况、公开优秀企业和产品、公开假冒伪劣产品“黑名单”,实现社会共同监督。
(作者单位:安徽省寿县质量技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