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多亿元,由新材料研究产生的新技术和由新技术制成的新产品则有着更大的市场。在近日召开的“2007博鳌·国际化工新材料论坛”上获悉,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未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将呈快速健康发展走势。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应该通过业界广泛交流合作,在开放中发展新材料产业。
据悉,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新材料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还不够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新材料的工程应用开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低,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材料的合成与加工装备落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4倍,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发达水平的1/4~1/3,废弃资源的回收技术和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等。
复合材料工业的落后,影响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一些特殊钢研发生产落后,影响了LNG运输船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满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关注和优先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材料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没有材料作为基础,产业发展就犹如空中楼阁,特别是在金属材料消耗与日俱增,一些金属矿产资源逐渐趋于枯竭的状况下,发展人工合成的新材料产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争夺高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种类中,均把新材料放到重要战略地位来优先发展。从材料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传统材料方面的差距大,但在发展新材料方面,也有很多的机遇。
加强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支持。新材料的创新发展,既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又可推动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引导和政策导向,对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和规模生产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必须在政策上建立市场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与产业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科研院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合作创新与产业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强化新材料产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应该在开放中发展新材料产业,不要为企业的利益害怕竞争,关门发展,应欢迎各国的研发机构到中国来共同研发、设厂生产。
突破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促使新材料大规模应用。新材料种类较多,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方针,要以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等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高技术关键材料为重点,精选出一部分已具有较好研究工作基础,通过工程化研究,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提高成品率,显著降低成本,大规模实现产业化,把材料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关联,重视核心产业和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建立我国新材料技术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和观念上的转变,将标准与专利相结合,尽快建立新材料从原材料、生产工艺、产成品到售后服务等一整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形成高起点的产业化技术基础。特别是要围绕重要新材料的产业化,在优化并稳定材料制备生产工艺、完善品种规格、系统可靠测定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标准。
加强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直接影响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材料科学长期的发展目标,建立开放创新、交叉创新的新机制,为材料基础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要以先进能源材料、光电子材料技术、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低成本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技术、材料的环境友好关键技术等,新材料技术领域最活跃、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领域为重点,明确新材料创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