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新型氮肥的行业标准——脲铵氮肥行业标准将于7月1日实施。
此标准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假冒伪劣脲铵氮肥的销售,起到净化脲铵氮肥市场环境的作用,并进一步指明新型氮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有序竞争,让更多的农民认可和接受新型氮肥。
新型氮肥,是指在氮的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肥效的发挥等方面较传统氮肥有所改善的氮肥品种。虽然近年来我国化肥工业发展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氮肥领域。
与尿素相比,新型氮肥具有高利用率、低污染、高肥效和价格合理等优势,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
虽然和传统化肥相比,新型氮肥有诸多优势,但目前我国的新型氮肥市场存在一些弊端。专家认为弊端有:市场监管不到位,以次充好的产品较多;不同企业从不同方向进行研究,导致整个行业没有判断新型氮肥优劣的标准。因此,出台具体的新型氮肥行业标准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氮肥增值的方法有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3类。其中,物理法普遍通过控制释放速度来增强氮肥肥效,即缓控释肥技术。这种技术以包膜法和稳定法为主。缓控释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进行,简化施肥技术,实现一次施肥就可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料损失少、利用率高。
和尿素相比,脲铵氮肥是氨态氮肥,施入土壤中不用分解转化,作物能直接吸收,肥效作用快;脲铵氮肥不含缩二脲,无毒无害,属环保型高效氮肥,施入土壤后,既不破坏土壤结构,又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
氮肥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基础肥料。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此同时,我国氮肥的年产能从最初的4万吨发展到如今的6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