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苏州天水味精厂生产时加入漂白粉的黑幕后,味精行业的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味精的营养价值、原料组成、生产工艺及相关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3月23日,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在北京指出,味精制造是比较复杂的工序,只有拥有较大规模、较长生产链和较强经济实力的厂商,才能采用先进技术制造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
针对味精吃多了对人体有害的说法,石维忱表示,人们食用味精不仅能起到调味的作用,还能补充人体对谷氨酸的需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收集了9000多种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新的试验,得到“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构成味精的谷氨酸和钠元素进行了生化研究、试验,得到了“味精作为食品是极其安全的”结论。
据悉,自1965年起,我国味精生产全部采用玉米、大米等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工艺制造,其原料、菌种、工艺技术、装备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完备,产品标准规范达到安全生产和产品食用安全的要求。尽管如此,低质低价加盐味精始终是行业发展的隐患。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味精只有两种规格,一种是谷氨酸钠含量为99%的纯味精,另一种是谷氨酸钠含量为80%、含氯化钠20%的加盐味精。此次曝光的问题产品正属于加盐味精。
据介绍,目前在味精产品中加盐、加糖的现象并不少见。味精里掺加盐,是源于多年前国家为了降低味精销售价格,让广大消费者都吃到味精,在发酵生产出味精之后,分装时加入20%的盐,所以有了行业标准里的80%味精。味精加入糖是迎合南方消费者的口味。纯味精均采用玉米、大米等粮食作为原料,以发酵法制作,其形状呈柱状晶粒,颜色纯白透明。而纯度为80%的味精则有晶粒状和粉末状,由于允许添加盐,也就给一些企业造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