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石化迎来第二个质量日。
“在责任的旗帜下,人人都是质量卫士,都是维护和提升中国石化品牌形象的主角。”一名员工这样说。
各企业干部职工踊跃参加2012年中国石化质量知识竞赛,在油库、加油站和润滑油门店,工作人员挂横幅、发传单,主动展示油品质量,积极宣传中国石化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社会责任口号。
近年来,中国石化牢记“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积极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监督,从产品、工程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坚持科学发展、持续推进“质量革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根本,也是我们持续推进质量工作的重点。”回顾近年来的质量工作,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徐惠说。
作为总部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科技开发部2011年形成了《关于中国石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准入评审,确定10家内资机构和两家外资机构作为准入认证机构,为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确保质量体系认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修订完善制度,抓好各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特别是油品销售板块,修订了《油品质量管理办法》、《油品质量管理员和检验员管理办法》、《油品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层层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通过完善油品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和媒体应对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强化质量监督,开展年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重点抽查汽柴油产品,同时加强油品销售企业自采油的产品质量管理,对监督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理。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员创先争优的质量意识,营造追求一流质量的企业文化氛围;全面加强质量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分级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探索质量管理特色之路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近年来,各企业坚持把“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方针贯穿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管理特色之路,有力维护了“中国石化”这块金字招牌的信誉。
“质量管理系统化,系统工作节点化,节点工作目标化”。这是胜利油田为提高勘探开发质量效益水平开创的新管理手段——系统节点管理。它将油田的产业链细分为勘探、开发、采油、作业、用电等系统,再将每个系统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确定为一、二、三级管理节点,构建起相应的目标、运行、责任、考核“四个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精细化水平。近几年,胜利油田平均每年注册QC小组4000个,取得成果2800项,获国优成果76项,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单位。
“店大不能欺客。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扬子石化总经理马秋林在质量工作会上说。他们一手抓质量控制,实行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一手抓服务质量,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及时将用户意见转化为质量改进的方向。继2006年获得全国质量奖之后,2011年扬子石化被授予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浙江石油强化过程监控,严把油品入库关,明确规定外采油必须经A级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同时,坚持走质检室规范化、专业化道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近年来每年投入超过200万元用于仪器采购和更新。2011年公司成品油经营量超过1200万吨,其中外采油比例接近20%,在各级油品质量抽检中全部合格,未发生一起油品质量事故。
质量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2011年,集团公司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企业进入更加突出发展的质量效益新阶段。未来,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把质量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为用户提供质量一流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保持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性。要求尚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要在2012年底前建立满足GB/T19001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总部将进一步细化并规范集团公司内部认证的工作流程,组建培养一批内部认证的审核员队伍,并对油品销售板块区内公司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的单位开展集团公司内部认证。
加强质量监督,严格事故管理。继续组织中国石化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2012年生产、销售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进行监督抽检,总部有关部门组织对部分企业开展质量大检查,各单位要针对管理薄弱环节开展质量专项检查。
加强过程控制,做到产品可追溯。销售企业重点要做好产品运输、贮存、交付过程监控,把好进口和出口两道关。油品销售环节重点防范外采油带来的质量风险,同时要加强计量管理,做到质优量足。
加强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析检测人员的技能。加强信息反馈渠道建设,及时处理投诉,正确应对突发事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世界一流的企业需要世界一流的质量来保障。打造‘百年老店’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中国石化全体员工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科技部负责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有决心,更要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