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鲜切花生产的三个适宜区之一,并且是亚洲最大、全国第一的鲜切花生产与出口基地,在国家、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云南高原特色花卉产业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现已经成长为提升云南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然而,与花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仅是一个花卉种植大国,而不是贸易大国及花卉强国。造成我国花卉产业落后的诸多原因中,质量与标准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花卉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日本等,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花卉标准体系,以保证本国的花卉产品质量,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花卉生产的新兴国家,如肯尼亚、哥伦比亚等,由于其花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产品质量上则积极遵循和适应发达国家的标准,并以出口国家的标准为依据,制定了本国的花卉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成为紧随荷兰之后的花卉出口大国。
云南是率先制定和实施花卉标准最早的省份之一,花卉标准数量、种类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云南省发布实施了《鲜切花质量等级标准》、《鲜切花种苗和种球通用要求》等鲜切花地方标准,从质量和规格两方面对产品进行分级,对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我国花卉标准化工作总体起步较晚。1998年才首次颁布花卉类的农业行业标准,直到2000年才出台了首部花卉国家标准。现有的花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云南省地方标准远远无法满足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需求,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成为制约云南省做强高原特色花卉产业的瓶颈,同时也使花卉出口频频遭受主要出口对象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
2010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云南省现行花卉标准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一些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无法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现状,下达了《云南花卉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建设》、《出口花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两个标准化专题研究项目,分别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和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国家花卉检疫重点实验室承担。《云南花卉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建设》项目,重点对国内外花卉产业及相关标准化体系进行比对分析,翻译了荷兰花卉拍卖协会(VBN)、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欧洲零售商集团良好农业规范(EUREP-GAP)、美国花商协会(SAF)、日本农林水产省(JAC)等63项花卉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出了符合云南省实际的高原特色花卉标准体系框架;《出口花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项目重点对日本、韩国、东盟各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香港、智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和欧盟等16个云南省花卉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花卉准入标准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花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策略。日前,两项专题研究已经完成,并均已通过结题评审。
承担两个项目科研人员,通过对国内外花卉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云南花产业发展标准滞后问题的方案,完成了云南高原特色花卉产业发展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初步构建了覆盖云南高原特色花卉产前、产中至产后系统的标准体系框架,形成引领云南高原特色花卉产业发展的技术纲领。尤其是《出口花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围绕云南省花卉出口面对的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应对及突破措施和策略,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花卉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指导花卉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高原特色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研究成果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省政府花卉产业办公室表示:将以项目成果的推广实施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推进高原特色花卉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力度,促进高原特色花卉产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