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家相关企业,只有20家拿到产品认证书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今天是主题为“应对水短缺”的世界水日。而此前一天,近20家企业的老总欢欢喜喜地从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等领导手中捧回了节水产品认证证书。
那一刻,在让北京新华节水产品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明颇有成就感的同时,也多少感到了些悲凉。喜的是,公司成立一年多终于发出了第一批证书,而且首开工业节水产品认证先河;悲的是,与数万家企业总数相比,20家实在太少。
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段,节水产品认证是指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布节水产品认证证书和节水产品标志,证明某一认证产品为节水产品的活动。目前,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有节水产品认证范围的机构有5家。据记者了解,不仅新华节水产品认证公司没有受到热烈追捧,主动向其他几家机构提出节水认证申请的也并不多,有的机构成立一年多,还没有颁发一个证书。
认证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获证企业北京绿源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睿的话或许可以说明问题。他说,截至2005年,全国农业节水工程面积已经达到3.22亿亩,从事微灌的企业也发展到了几百家,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不符合标准的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并在农业节水工程中得以应用,而节水产品认证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这么想。“节水产品生产企业大多都在观望和等待。他们在观望节水产品认证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影响力,在等待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利好’消息。”李文明说,企业在等的第一件事是市场需要。如果节水产品认证在招投标时能像ISO9000认证“待遇”一样———有认证可以加分;没有认证,就根本没资格买到标书。到那时,申请认证的企业自然会多起来;第二,他们在等国家更明确的鼓励政策。比如,有了认证,在政府采购中就可以获得优先权,而不是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好产品因没有价格优势往往会输给质量差的产品。“说白了,大家都在谈建设节水型社会,但是,企业申请节水产品认证得到的实惠还是不够多,所以对认证的热情自然也不会很高。”
李文明说,去年一年,为了推广节水产品认可制度,扩大认证的影响力,他们作了很多努力: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起草了节水产品认证规划,编制了相关产品标准和实施细则,走访了20多个地方政府及节水办、10多个行业协会、若干个检测中心。“有一定效果,但仅靠我们宣传显然不够,大部分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节水产品认证还是缺乏必要的认识。”他认为,国家有义务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记者在3月21日开幕的2007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产品展上随机问了几个参展商,发现情况的确如李文明所说,这些企业大多对节水产品认证知之不多。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二处沈军处长。他说,节水产品认证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几个认证机构归属于不同部委,缺乏统一协调,认证标志也不一致,导致推广力度不够。今年上半年,国家认监委、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将出台《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统一认证标志,形成推广合力,以便让消费者方便地选购节水产品。
那么,认证公司会不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论产品好坏都一律“放行”呢?沈军说:“不可能。如果被认证的产品出问题,认证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消费者尽可放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