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时风集团获得全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行业10强第一名。这是时风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又一证明。2006年,时风集团实现营销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税6.88亿元,同比增长22.3%;出口创汇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
建立自主研发机构,为企业安上快速发展的“动力心脏”。时风集团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累计投资20亿元,成立了时风研究院,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省级农用车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安上了强劲的“动力心脏”。
全方位、多层次构筑产学研机构,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该集团以项目搭桥,聘请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海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了“时风同济汽车联合研发中心”,聘请同济大学博士生担任项目研发骨干,在虚拟环境下载货车的设计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快速延伸。
重视创新,全员创新。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推动时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高,促进时风科技创新工程,有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制订了《时风集团专利管理办法》、《时风集团专利奖酬规定》,大幅度提高“一奖两酬”的额度。在兑现发明人的报酬方面,他们研究出台新办法,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从实施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这样让真正实施专利创新的人有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时风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近几年来累计申报专利63项,其中有11项专利成果荣获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授权专利53项均实现产业化,累计创经济效益74.5亿元,利税10.9亿元。时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时风发动机、时风三轮汽车、时风拖拉机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时风单缸机、时风大中型拖拉机跻身中国名牌产品之列,这些自主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财富,成为一个企业科技竞争力强弱的鲜明指标。
为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时风集团每年还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人员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技术人才优先承担技术攻关项目、优先晋升任用、优先输出培养,对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以研发人员的姓名命名,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创新动力。近年来,该集团输送技术人才到国外进修达60多人次,35名科技带头人走上了高层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