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2月23日-24日在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作工作报告。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晓康作会议总结。国家标准委副主任石保权、孙波、方向,总工程师于欣丽出席会议。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他以强化标准、提振信心为主题,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和质量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征,强调在提振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全球信心方面,标准大有可为。支树平局长从标准化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强调要把握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系统性、权威性、服务性。一是强化标准的科学性,要在工作中讲科学、用科学,兼顾标准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既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又要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成果,强化对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标准的民主性,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三是强化标准的系统性,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标准的综合化、体系化和配套化。四是强化标准的权威性,要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增强标准执行的权威性,增强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五是强化标准的服务性,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要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资源能源环境、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是标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曹健林副部长强调科技要助推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要加强合作,切实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研发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尽快完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标准的通道,建立标准化管理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合力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回顾了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工作。他指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下达行业标准计划2973项,批准发布行业标准2275项,复审行业标准1803项,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他特别强调,工业和通信业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导制定多项国际标准,我国提出的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祖冲之算法、数字电视地面多媒体广播系统(DTMB)、《原生镁锭》(ISO 8287-2011)和《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技术陶瓷)-陶瓷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方法》(ISO 13124-2011)等成为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取得重大突破。
杨学山指出,2012年是工业和通信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年,也是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转型发展的攻坚年。针对2012年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杨学山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加快重要技术标准制定,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把更多的自主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三是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标准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四是注重“部门联合”、深化“部省联动”、加强“行业协作”,形成推动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合力。
陈钢主任在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2011年标准化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新突破,加强标准化管理取得新成效。他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强调要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他强调今年的标准化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系统管理,着力加强标准分类管理、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标准化协调推进四大机制建设;要统筹国内国际,着力重点突破,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四大领域的新突破;要加强基础建设,促进整体提升,完善标准化政策法规、标准化科技支撑、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机构与人才队伍四大体系的建设。他还强调要把综合标准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动标准化更加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司级领导、标准化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标准化工作的局领导、标准化处处长,国家质检总局各司(厅、局)、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质检总局有关直属挂靠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标准委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8个单位作了大会发言交流,32个单位作了书面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