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主题:大力推进自主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议案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尹家绪。
议案建议: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制定自主混合动力车型普及计划,力争2015年自主混合动力普及率达到50%以上;建立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共用技术设计平台和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平台,以此解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发展能力的建设问题;国家将社会公共事业用车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建立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强制试用、购买优惠体系;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尚需要标准、试验认证能力的支撑,建议国家设立专门的基础技术研究和试验能力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大型企业或国家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能力建设,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混合动力技术标准。
解读一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大势所趋
目前,各种概念的节能环保汽车主要有先进柴油车、天然气汽车、醇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
针对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欧洲主要推崇先进柴油车,而日本主要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生产。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与先进柴油车并不矛盾,所以,现在欧洲也开始接受并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汽油混合汽车和柴油混合动力汽车。实际上,电力不仅能与先进柴油机相混合,还可与生物燃料、天然气等所有内燃机相混合,达到更加节能环保的效果。所以,混合动力技术不仅是短期现实可行的技术,而且是长远的根本的节能环保技术之一,而不是所谓的过渡技术。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步伐不断加快。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世界汽车市场上的混合动力车辆已超过70万辆,2010年将达100万辆,2015年将在世界汽车市场占15%,2020年占25%。
解读二我国普及混合动力汽车障碍多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型汽车,要真正实现普及,还有许多重大障碍。
一是成本偏高。这成为混合动力汽车普及初期最主要的障碍。没有市场拉动,混动产业难以成熟,成本难以降低,产品就缺乏市场吸引力,难以做大市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其产业链的支撑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品牌轿车工业崛起主要靠的是走低端产品路线,技术含量低,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或从国外设计公司直接购得。尽管类似长安这样的企业在混合动力技术及其产业化上,联合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甚至与国外一些研发机构合作,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国家也有部分资金支持,但还有一些产业化的关键重大技术需要最后的冲刺突破,系统的可靠性还需要大量的试验验证,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可以说,标准的竞争已经成为新技术产业化成败的关键。
如果中国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尽快成功普及、占领一席之地的话,混合动力技术就有可能像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样,所有自主开发的技术都会全军覆没。
所以,中国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要取得成功,还必须依靠国家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零部件产业化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市场拉动4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这一先进的节能环保产品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