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各种规模的羽绒服加工翻新店在郊区一些城乡接合部遍地开花。他们加工、制作的产品有没有质量保证?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这些羽绒服价格低得惊人,所使用的“正宗鸭绒”一抓就是一手毛渣。
对此,工商部门表示,将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绝不手软地进行查处。
记者调查
只要买价格随便砍
天气转凉了,通州区西果园村的居民发现,似乎一夜之间,街面上又多了几家“加工制作羽绒服被”的小门面,他们无一例外地在门前崭新的广告牌上宣称:“现场制作质量可靠”,要让居民“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昨天,记者来到西果园村一家看上去规模稍大,能接团体活儿的羽绒服翻新店进行了实地探访。店内没几个人,店主一见来了客人,打量了记者一眼就开始推销:“你试试这件,37码的,你穿肯定合适,只要120元。”然后递给记者一件灰色的羽绒服。记者掂了掂,感觉比通常购买的羽绒服稍沉,里面的绒摸起来显得很“结实”,穿上身后感觉脖子有点凉,没有那种“热烘烘”的暖意。对此店主解释说:“我们的产品用绒用得多,所以摸起来很厚实而且稍稍重一点,你如果诚心要还可以便宜20块钱。”
“正宗鸭绒”沾满手毛渣
在隔壁一家现场制作的翻新店里,五六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羽绒服,他们有的裁、有的缝、有的正在填充鸭绒,看起来生意要好得多。墙角里堆着几大袋店员所称的“正宗鸭绒”。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所谓的“鸭绒”里掺杂着整片的羽毛以及单根的毛丝,随手抓起一把然后松开,就在手心里沾上了一层羽毛碎渣。见记者有些疑惑,一位店员说,他们还有质量更好的绒,但每件价格要高50块钱左右。他还拿出一件用“好绒”加工的羽绒服鼓励记者试穿,记者接过来用手搓了几下,面料上立即钻出一些碎毛。
一位刚刚花350元买了三件羽绒服的董姓妇女告诉记者:“我知道这种衣服可能质量不好,但便宜呀,就穿一个冬天,不行就扔。”
权威说法
可能潜藏致病危险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办公室主任余书英说,合格羽绒服须达到三个标准,一是含绒量须达到50%,名牌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都在80%左右;二是填充料必须经过高温消毒,衣物才会无异味,穿起来更蓬松暖和;三是面料必须合格,否则易出现漏绒现象。“根据你提供的情况,这些经营者很有可能是以次充好,用‘粉碎毛片’代替鸭绒进行填充,而粉碎毛片通常都是用于饲料行业的。这种羽绒服既达不到保暖效果,还可能潜藏致病危险。”
工商部门
将加大巡查力度
通州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这些羽绒服加工店季节性、流动性很强,导致工商监管难度加大,“今年年初,区消协及分局消保部门也接到过多起类似的消费者投诉,因此,工商分局今后会加大对此类‘前店后厂个体户’的巡查力度,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将督促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加强巡查,一旦发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会绝不手软地进行查处。”
信报记者革继胜
相关链接
从价格上辨别羽绒
如何识别这些羽绒是好是坏呢,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价格上来辨别,“生产一件正宗羽绒服的生产原料最低需要250克至300克上好鸭绒,按照当前每吨30万元的价格,加上面料和制作成本,每件羽绒服的成本都要160元以上,那种售价只有100多元的羽绒服质量肯定无法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