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宁夏灌区2011年小麦质量调查及品质测报分析报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为全面掌握2011年灌区新收获小麦质量品质状况,监测春冬小麦质量卫生安全,提高小麦品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宁夏粮食局继续组织开展了灌区小麦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此次小麦质量调查样品是各市县(区)粮食局依据各地小麦产量权重确定的数量,从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市的11个县、市(区)300多个村的农户家中采集的混合村级样品,共采集冬、春小麦质量调查样品332份,优质品质测报样品40份,对质量调查样品进行了集中会检,并及时发布了质量信息。品质测报样品委托宁夏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检验。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灌区小麦总体状况

  2011年宁夏灌区小麦播种面积159.4万亩,其中春小麦95.4万亩,冬小麦64万亩。全部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由于今年宁夏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整体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主要等级指标平均值为:容重762g/L,为三等,较上年提高10 g/L,一至五等比例分别为:16.0%、19.9%、33.1%、20.2%、8.0%,等外2.8%,三等以上比例占69.0%,较上年提高12.4%。不完善粒3.0%,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生芽粒2.2%,较上年明显下降,硬质小麦比例100%,与上年持平。

  二、 春小麦质量状况

  (一) 基本情况

  2011年灌区春小麦共采集样品170份,其中:银川市66份,吴忠市33份,石嘴山市33份,中卫市38份,调查的品种主要为宁春4号(永良4号)、宁春11号、永良15号、宁春39号、宁春47号等,其中:宁春4号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86.5%。

  会检结果表明:由于今年气候适宜,春小麦籽粒较饱满,不完善粒率低,生芽粒较少,等级较上年明显提高。主要等级指标平均值:容重758g/L,为三等,较上年提高10g/L;一至五等分别为11.6%、16.5%、37.2%、20.1%、11%,等外3.7%,中等以上占65.2%,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比例较上年分别提高了8.0、4.6个百分点;不完善粒1.9%,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生芽粒较上年有所下降;硬度指数67,硬质小麦比例100%;籽粒湿面筋含量变幅24.4-40.5%,平均值31.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含量在25%以上占97.6%,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品质持续增高。

  (二)春小麦在不同地区质量情况

  银川市:整体质量正常。容重平均值768g/L,较上年提高17g/L;三等以上比例为73.8%,较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5%,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1.5%,较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灵武市平均为一等,一等品比例90.9%,较上年提高60.9个百分点;银川市城区平均为二等,中等以上比例100%,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永宁县平均为三等,中等品比例90.9%,与上年基本持平;贺兰县平均为三等,中等以上比例64.7%,较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主要在平罗县种植,整体质量较上年大幅提高。容重平均值757g/L,为三等,较上年提高27g/L,中等以上比例为71.4%,较上年提高48.1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值2.6%,与上年基本持平;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0.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中卫市:整体质量一般。容重平均值753g/L,较上年下降6 g/L,三等以上比例为60.5%,较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2.2%,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2.3%,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沙坡头区平均为三等,中等以上比例68.2%,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中宁县平均为四等,中等以上比例50%,较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质量较上年明显下降。

  吴忠市:整体质量较差。容重平均值745g/L,与上年持平,三等以上48.5%,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8%,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0.5%,与上年基本持平。利通区平均为三等,中等以上比例为40%,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质量有所提高;青铜峡市平均为四等,中等以上比例为44%,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质量明显下降;同心县平均等级为三等,中等以上比例66.7%,质量正常。

  (三)主要种植品种质量情况

  宁春4号(永良4号):样品147份,为宁夏灌区春小麦主导品种。容重平均值为756g/L,平均三等,较上年提高10 g/L。三等以上占64.6%,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变幅24.4%-38.0%,平均值为31.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含量在25%以上的占100%。

  宁春39号: 为近年农业部门推广优质新品种。样品12份,容重平均值777g/L,平均等级二等,较上年提高22g/L,三等以上达到91.7%,较上年提高46.7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平均值25.6%,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永良11号:样品2份,容重平均值719g/L,平均为五等,不完善粒2.6%,样品均为中宁县种植。

  永良15号:样品4份,容重平均值760g/L,平均为三等,较上年提高8g/L,三等以上达到75%,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40.5%,较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样品均为中宁县种植。

  宁春47号:为近年农业部门推广优质新品种。样品3份,容重平均值784g/L,全部等级为二等,较上年提高22g/L;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5.7%,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样品均为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种植。

  (四)综合分析

  从宁夏灌区种植的主要5个不同品种春小麦质量指标中,宁春47号、宁春39号等级较高,平均达到二等,永良11号等级最低,平均为五等。籽粒湿面筋最高的是永良15号,最低宁春39号、宁春47号。从质量上看,宁春4号(永良4号)、永良15号、宁春39号、宁春47号质量等级均比上年提高,整体质量正常。

  三、冬小麦质量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共扦取灌区冬小麦样品162份,其中:银川市71份,吴忠市59份,石嘴山市11份,中卫市21份,品种主要为5010、5012、5088、宁冬12号。种植区域覆盖永宁、贺兰、灵武、平罗、惠农、利通区、青铜峡、同心、中卫、中宁10个市县区。

  会检结果表明:2011年灌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期间,受良好气候影响,长势良好,总体质量较上年明显提高。主要质量指标:容重变幅684~818g/L,平均值766g/L,为三等,较上年提高了9g/L;一至五等比例分别为20.4%、23.5%、29.0%、20.4%、4.9%,中等以上72.8%,较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等比例较上年分别提高12和1.4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在0.05-36.1%,平均值为3.1%,较上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生芽粒平均值为2.2%,较上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硬度指数平均值67,硬麦比例100%,与上年持平;籽粒湿面筋含量变幅25.8~41.0%,平均值34.6%,较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含量在25%以上占100%。

  (二)各地区质量情况

  银川市:整体质量较好。灵武市容重平均值811g/L,全部为一等,较去年提高51g/L,不完善粒平均值0.4%,较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4.4%,较上年增加8.1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显著提高。贺兰县容重平均值763g/L,为三等,较去年提高8g/L,中等以上比例76.9%,较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二等品比例提高了18.6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4%,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4.4%,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永宁县容重平均值756g/L,为三等,中等以上比例75%,较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二等品比例下降了20.7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6%,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4.5%,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石嘴山市:整体质量较上年明显提高。惠农区容重平均值782g/L,全部为二等,较上年提高6g/L;不完善粒平均值2.7%,较上年下降16.1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7.1%,较上年增加8.5个百分点。平罗县容重平均值773 g/L,为二等,较上年提高16g/L,中等以上比例100%,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品、二等品比例分别提高12.5和30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5.1%,与上年基本持平;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5.8%,较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有大幅提高。

  吴忠市:整体质量略有下降。利通区容重平均值767g/L,为三等,较上年提高11g/L,中等以上75%,较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其中二等品比例提高了20.6个百分点,但一等品比例下降了4.9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6.8%,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4.2%,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青铜峡市容重平均值751g/L,为三等,较上年下降8g/L,中等以上比例52.2%,较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2.3%,较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5%,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质量等级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品质较上年有所提高。

  中卫市:整体质量较差。沙坡头区容重平均值724g/L,为五等,较上年下降25g/L,中等以上比例为0,较上年下降60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3.4%,较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5.9%,较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明显下降。中宁县:容重平均值749g/L,为四等,较上年提高16g/L,中等以上比例50%,较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8%,较上年下降26.6个百分点,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2.5%,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整体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

  综合分析:2011年灌区冬小麦质量差异明显,灵武市平均为一等,平罗县、惠农区为二等。利通区、青铜峡市、贺兰、永宁县为三等,中宁县四等、中卫城区五等。与上年相比,除利通区个别地区生芽粒偏高外,青铜峡、中卫、中宁县整体生芽粒较上年明显降低,整体品质较上年有所提高。

  四、灌区冬小麦品质测报结果分析

  2011年本次灌区冬小麦优质品质测报主要为5010、5012和宁冬12号三个品种,宁冬12号为2011年部分地区种植的新品种,5010、5012,宁冬12号均为硬质红小麦。冬小麦优质测报样品37份,均为乡级混合样品,其中:5010品种11份,5012品种24份,宁冬12号2份。

  (一)推广品种的总体品质

  调查分析的37个冬小麦样品,全部项目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没有,与去年持平。

  5010、5012、宁冬12号三个品种的质量品质指标情况:

  1、5010品种。质量指标:容重平均值758g/L,与上年持平,二等以上17.6%,较上年下降11.4个百分点,三等以上70.6%,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利通区、青铜峡市平均为二等,贺兰县等级平均为三等,中宁县平均为四等,中卫市沙坡头区平均为五等;硬质小麦比例100%;不完善粒率平均值4.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不完善粒率较高区域,利通区7.3%,其中生芽粒达到6.5%,青铜峡市5.6%,主要为破损粒,其余种植区域不完善粒率较低。籽粒湿面筋含量变幅26.6-37.41%,平均值为33.7%,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面筋指数变幅35.4-68.4%,平均值为49.1%,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比例为0,较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贺兰县、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籽粒湿面筋含量分别达到33.0%、35.9%和34.7%,表现好。

  内在品质指标: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变幅30.1-37.4%,平均值34.1%,与上年基本持平,符合优质强筋一等标准(≥35%)的样品6份,比例54.5%,较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二等标准(≥32%)的样品8份,比例72.7%,较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小麦粉面筋指数变幅51.7-85.7%,平均65.7%,较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样品4份,比例36.4%,较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降落数值185-349S,平均286 S,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标准(≥300 S)样品4份,比例36.4%,较上年提高了16.4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2.1-15.7%,平均值14.0%,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14%)的样品6份,比例为54.5%,较上年提高44.5个百分点。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变幅1.7-2.5min,平均2.0min,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7)的比例为0,11份样品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全部符合优质弱筋小麦标准(≤2.5 min)。

  2、5012品种。质量指标:容重平均值768 g/L,较上年提高14g/L。二等以上43.4%,较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三等以上74.6%,较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灵武市平均为一等,惠农区为二等,贺兰县、永宁县、利通区、青铜峡市等级平均为三等,中宁县等级平均为四等。硬质小麦比例100%,不完善粒率平均值2.8%,较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灵武市、贺兰县、永宁县、惠农区、青铜峡市、中宁县不完善粒率均不超过3.0%,不完善粒率较高区域,吴忠市利通区7.0%,其中生芽粒6.0%,但较上年明显下降。籽粒湿面筋含量31.0-37.9%,平均值为34.9%,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籽粒面筋指数变幅30.6-69.5%,平均值为50.6%,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的为0%,较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灵武、贺兰县、永宁县、惠农区、利通区、青铜峡市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达到34%以上,其中惠农区37.1%,表现好。

  内在品质指标: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变幅32.0-38.7%,平均35.7%,与上年基本持平,符合优质强筋一等标准(≥35%)的样品17份,比例70.8%,较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二等标准(≥32%)的样品24份,比例100%,较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小麦粉面筋指数变幅55.1-89.4%,平均值73.1%,较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样品17份,比例70.8%,较上年提高了44.7个百分点。降落数值217S-333S,平均288S,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标准(≥300S)样品9份,比例37.5%,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2.3-15.5%,平均值14.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14%)的样品17份,比例为70.8%,较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变幅1.6-2.9min,平均2.1min,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7)的比例为0,24份样品中有19份样品比例为79%的面团稳定时间符合优质弱筋小麦标准(≤2.5 min)。

  3、宁冬12号。质量指标:主要在平罗县种植。容重平均值782 g/L,一等比例100%,硬质小麦比例100%,不完善粒平均值4.2%,籽粒粉湿面筋含量变幅35-36.2%,平均值35.6%,面筋指数变幅61.4.6-69.9%,平均值为65.7%,达到70%以上比例为0。

  内在品质指标: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变幅36.6-38.6%,平均值37.6%,符合优质强筋一等标准(≥35%)的样品2份,比例100%,面筋指数变幅在88.1-88.8%,平均值88.5%,全部达到强筋小麦要求。降落数值变幅284-286S,平均285S,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小麦≥300S)比例为0。粗蛋白质含量在14.3-15.5%,平均14.9%,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14%)的比例为100%,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变幅在2.9-3.0min,平均3.0min,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7)的比例为0。

  依据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衡量:5010、5012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相对稳定,九成样品能够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32)要求,粗蛋白质含量逐年有所提高,六成样品符合优质强筋二等小麦标准,降落数值较上年明显提高,但因品种及生芽粒的影响,近七成样品难以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小麦粉面筋指数平均达到72.2%,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符合强筋小麦粉标准的样品近三成,面团稳定时间也由上年的1.8min提高到2.1min,说明5010、5012种植已逐渐适应灌区的气候、土壤,面筋筋力和稳定时间逐年增加,品种的优质特性逐渐显示,品质逐年提高。但稳定时间经过近几年来的连续测报,仍多在优质弱筋小麦标准(≤2.5)内,并且相对稳定,显示5010、5012冬小麦的品质在宁夏灌区种植已基本趋于稳定性。因受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小麦粉拉伸强度较低,面筋筋力较弱,但湿面筋和粗蛋白质含量又较高,整体品质表现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冬小麦加工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宁冬12号为少部分区域种植,总体上除降落数值较低外,小麦粉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粗蛋白质含量指标较好,能够符合优质强筋小麦要求,面团稳定时间较5010、5012平均高1个百分点,表明此品种具有相对中强筋小麦优质的特性,可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种植。

  (二)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品质表现

  1、5010品种在全区种植品质较上年有所提高。小麦粉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和粗蛋白质含量三项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的样品比例较上年提高显著,面筋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面团稳定时间较上年略有提高,均在弱筋小麦标准内。沙坡头区常乐镇小麦粉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粗蛋白质表现良好,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贺兰县金贵镇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降落数值接近优质强筋小麦标准,表现优良;贺兰县立岗镇、常信乡和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东塔乡粗蛋白质含量、小麦粉湿面筋表现良好。经过连续5年对5010品种在所种植区域的稳定时间检测,均稳定在弱筋小麦标准内,其数值变幅不大,较为稳定。

  2、5012品种在全区种植品质较上年明显提高。全部样品湿面筋含量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近七成小麦样品粗蛋白质含量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近四成小麦样品降落数值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但全部样品面团稳定时间均达不到中强筋小麦标准。惠农区尾闸镇粗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一等标准,表现优良;永宁县杨和镇、望洪镇、青铜峡市峡口镇降落数值、粗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标准,表现好。5012在永宁县望洪镇稳定时间为3min,青铜峡市峡口镇2.9 min,基本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属于中筋偏弱,品质有所提升。但八成的5012品种稳定时间与5010一样,在2.5 min弱筋小麦内,难以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3、宁冬12号在平罗县种植的二份样品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及面筋指数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稳定时间平均为3min,较5012、5010品种提高近1个百分点,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品质表现有佳,具有推广潜力。

  总体上,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因受气候、土壤、灌水、田间管理及收割天气、收购时间等影响,质量和品质有差异,从历年品质测报来看, 今年地区间质量和品质差异较小。

  (三)分析对比结论

  1、综合今年冬小麦品质及结合近两年品质分析,5010和5012等级指标较2010年均有提高。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符合优质强筋小麦一等标准品比例较上年均有提高;粗蛋白质含量稳步提高并且突破了连续三年不能达到优质强筋小麦二等以上标准的历史;稳定时间连续五年落在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内,保持较低值且较为稳定;降落数值因小麦收获期间受良好天气影响,发芽粒率低,较上年有大幅提高,但仍不能达到优质小麦标准范围以内。根据数据分析,今年5010、5012及新推广品种宁冬12号品质指标整体表现良好,小麦生长和收获期间良好的天气影响及冬小麦规模化科学种植是提高冬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

  2、从强筋小麦标准看,37份品质测报样品优质指标均未有全项目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但在单项品质指标中,个别地区种植冬小麦占有较大优势,贺兰县大部分区域、利通区金银滩镇、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中宁县恩和镇种植的5010品种,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均超过35%以上,5012品种在灵武市白土岗乡、郝桥镇、灵武农场、贺兰县望洪镇、石嘴山惠农区、利通区、青铜峡市和中宁县恩和镇的大部分区域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均超过35%以上,可作为高筋专用粉大力进行推广种植。在利通区金银滩镇种植的5010品种和在石嘴山惠农区、青铜峡市陈袁滩镇种植的5012品种其粗蛋白含量、小麦粉湿面筋含量二项指标均达到优质强筋一等小麦国家标准,表现优,可继续大力推广种植。

  3、今年在平罗县推广种植的宁冬12号,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及面筋指数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表现优,可继续大力推广种植。

  4、从对冬小麦连续五年的品质测报数据显示,宁夏灌区种植的冬小麦稳定时间偏低且相对稳定,五年平均值始终落在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内,属于筋力偏弱,如作为单一原料加工小麦粉或小麦粉做为其他食品原料时,小麦品质加工性能仍有缺陷。为了与灌区种植的春小麦进行比较,我们选取了在贺兰、青铜峡、银川种植的宁春39号、宁春4号、宁春47号三个品种样品进行了测报,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均与5012、5010相近,而小麦粉面筋指数分别为96.3%、97%、96.5%,平均值96.6%,分别高于5012、5010品种30.9和23.5个百分点,属于强筋小麦,而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7.4、6.2、5.3min,平均值6.3 min,,分别高于5012、5012品种4.2个百分点, 宁春39号符合强筋小麦要求, 宁春4号(永良4号)、宁春47号属于强中筋小麦。可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二种小麦适当搭配生产中筋性的通用粉。

  五、有关建议

  从测报总体情况来看,宁夏灌区冬春小麦总体质量良好,春小麦主导品种宁春4号、宁春39号等品质稳定,多属强中筋小麦,真正优质强筋小麦数量极少。冬小麦主导品种5010、5012经过连续几年的种植,品质基本趋于稳定,接近中筋偏弱小麦,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没有,新推广品种宁冬12号品质与5010和5012基本相近,属中筋小麦,建议:

  1、通过5年的品质测报,冬小麦的小麦粉湿面筋值逐年稳中有增,高于宁夏灌区春小麦,面筋指数也有一定提高,多数能够达到市场认可的强中筋小麦面筋指数(≥60)的要求,但明显低于灌区春小麦,而稳定时间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弱筋小麦标准内。这种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稳定时间短的小麦品质,使5010、5012品种既不是强中筋小麦、又不是弱筋小麦,没有体现出“优质(红粒)强中筋小麦”的育种目标,品质表现与培育的种子特性不符。以往多用面筋数量评价面粉的优劣,近年来研究表明面筋质量(也就是面筋的筋力)更能反映面筋的内在质量,评价面筋筋力的指标一般采用面筋指数。面筋筋力主要取决于小麦品种的遗传特性,面筋指数与粉质仪曲线的稳定时间成正比,一般随着面筋指数的增大,稳定时间也加长。现宁夏灌区的5010、5012品种的小麦粉面筋数量能够达到强筋小麦标准,面筋指数今年有了一定提高,多数达到了60%以上,体现了此品种小麦具有强中筋小麦特性,但却出现了面筋指数与稳定时间没有成正比的矛盾。目前我国小麦粉市场主导产品仍然以中筋小麦粉为主,5010、5012品种因高数量低质量的面筋,会造成单一加工的小麦粉筋力弱,多数达不到馒头、面条、面饼、水饺、包子类面食品、油炸类面食品等要求的中、强筋小麦要求。为了保障宁夏灌区小麦品质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在保证5010、5012面筋数量的前提下,种子科研部门应从种子基因特性找出影响宁夏区冬小麦面筋质量因素,使5010、5012的中、强筋小麦特性发挥出来。

  2、小麦的食用工艺品质是由面筋的含量和质量决定的,小麦粉的面筋特性集中表现在面团性质上,是通过测定小麦面团的稳定时间确定小麦的加工用途。针对冬小麦稳定时间短的实际,应指导加工企业根据小麦不同的稳定时间,加工生产各种面食食品。一般情况下,高筋类面粉稳定时间要求在8min以上,主要用来制作面包等发酵食品,中筋类面粉稳定时间一般为3-5min,用来制作馒头、面条类食品,筋力太强,也就是稳定时间过长,制作面条时,压片切条后,易收缩,变厚、变粗,煮后色泽外观差,口感太硬,适口性差;制作馒头时,不易成形,操作性差,熟制品结构粗,气孔不均匀,表面不光滑,色泽发暗。筋力偏弱的面粉,制作面条时易压片,切条后易拉长、变薄,煮后韧性、咬劲差,不耐煮;制成馒头形状不挺、偏扁,弹性和组织纹理差。弱筋类面粉要求稳定时间小于2.5min为宜,一般用来制作糕点食品。总而言之,不同的面粉食品需要选择不同品质的面粉相匹配,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继续加大对冬小麦品种的培育和提纯复状力度。湿面筋含量数量、质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是衡量专用小麦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从连续5年的5010、5012品种测报数据看,湿面筋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多数能够达到中筋小麦指标,虽然今年面团稳定时间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样品仍未能达到中筋小麦(≥3)的最低标准,与宁夏灌区长期种植的宁春4号等春麦品种相比,在面筋质量上仍有很大的差距。若不解决冬小麦面筋质量筋力差的问题,势必影响冬小麦的市场认可度,不利于对冬小麦再续扩大种植。农业部门在重视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应加以对此品种种子提纯复状,加强种子纯度管理和灌溉管理,对同品种的强筋、中筋小麦品种要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并加强农田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冬小麦收割时间,保持小麦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小麦质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粮食局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