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均6分地上“刨”出一个小康市
广东省广州市土地资源特殊,中低山区、丘陵盆地、冲积平原,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6分地。然而,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23.3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8元,同比增长14.7%。广州用标准化助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在这人均6分地上“刨”出了一个小康市。
几年前,随着广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副产品出现了区域性、阶段性、结构化的过剩。一方面大量的农产品卖不出,农民为此而犯愁;另一方面国外农产品又大量涌入,使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又加上人均占有耕地逐年减少,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农民很难奔小康。为此,广州市把农业发展放在走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之路上。
近年来,广州市在82个国家和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带动下,建立起了“公司+基地+科技+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催生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今,市财政每年投入6亿多元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用于标准制定和推广、示范区建设、农田和鱼塘标准化改造、现代设施设备建设、质量安全监测等,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效益型农业的发展。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广州市质监局大力构建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立起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市地方技术规范为补充,基本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使之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精细化的技术支撑和管理规则。该局制定发布的149项市农业技术规范基本涵盖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花卉、水果、水产、种子等产品,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该局坚持开展农业标准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整合工作,并在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开辟农业标准数据库专栏,实现了网上标准文本全文免费查阅,促进了农业标准的普及和推广,强化了农业标准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提升,为农民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标准化信息服务,现有入库农业标准逾9000个。该局还积极创建“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农业标准化工作站,“零距离”服务农民。同时该局还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产品采标工作,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并通过采标认可的数量居全省前列。该局还建立起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信息库,对日本“肯定列表”等影响重大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开展研究,帮助农民积极应对。
在农业标准化助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该局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富农工程”来抓。用“六种模式”带动农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和承担示范区建设,扩大和优化示范区建设的主体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建设、以商贸公司为主体的市场导向、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科研转化、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引导协调、以基层政府为主体的主导推动、以及以村级工作站为主体的辐射服务6种模式,使示范区建设更好地带动了区域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如今,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广州农民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种得出的得力好帮手,标准化让这人均6分地里,长出了更多的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