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质量文化:外秀而内刚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按

  质量文化是什么?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它无形,是一种信念、道德、心理的力量;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软管理,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还有人把它比喻为是一座充满个性魅力的文化桥梁,不同的企业,这座桥也是不同的。

  管理文化也好,组织文化也罢,无论怎样定义质量文化,总之,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尽管其表述语言有所不同,但质量文化最终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沟通员工的思想,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企业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使企业达到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和让顾客满意的目的。

  企业如果固守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旧有观念,就会认为不影响使用就是好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就会留有相当的余地;员工就会认为出点残次品在所难免,质量有瑕疵理所当然,就不会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追求质量零缺陷的主动行为。

  优秀的质量文化应该是激活员工干劲,补充管理硬件,传播企业品牌的外秀而内刚的企业文化。

  产品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深处是管理,管理核心是质量。质量文化,外秀而内刚的企业文化集成,作为管理文化和组织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价值观的优劣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超越传统的产品技术质量竞争的局限,也已成为全面提升包括技术、服务和企业文化整体管理素质的战略选择。

给人提劲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这不仅是对人的主导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揭示了质量文化的深刻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优秀创造卓越质量。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又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创造者。在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生产流程和人、机、料、法、环、测的管理环节中,人始终是处在第一位的。

  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激活人的因素。又好又快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上,而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发展,归根到底则取决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因此,质量文化建设首先应该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入手,充分发挥质量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通过明确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确立“产品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1%的不合格品给了用户就是100%不合格”的质量理念,实施“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的管理方法,建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的保证机制,营造“产品就是人品”的质量文化氛围。在激励追求质量零缺陷的持续改进中,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思想和道德素质,并逐渐养成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质量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价值观是处在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具有引导、激励、规范人的行为的功能。企业如果固守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旧有观念,就会认为不影响使用就是好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就会留有相当的余地;员工就会认为出点残次品在所难免,质量有瑕疵理所当然,就不会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追求质量零缺陷的主动行为。

  海尔建厂初期,正值冰箱供不应求,可176台尚可使用的冰箱,却被张瑞敏的一把大锤砸成废铁,这一锤不仅砸出了海尔员工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和价值追求,也砸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集团。而那些急功近利,以次充好的短命企业,与其说是产品出了问题,不如说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当然,要生产出优质产品,仅有主观上的思想认识远远不够,还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专业技能等客观条件,但只要理清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并形成了追求更高更好更优的质量文化环境,那么“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力”就会促使人们去改造设备,更新技术,提高技能,并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为根本,用共有的价值取向全面提升企业整体质量水平。

补充硬件

  企业要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并达到用户满意,必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操作规程、岗位标准和相应的奖惩制度等,尽管管理制度这一“硬件”本身就具有规范员工行为,使人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不可替代作用,但仅靠制度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如制度是强制性的,员工只能被动接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制度制定的再严密,也有管不到的地方,只要有管理缺位或不到位,就难免会产生质量缺陷;制度带给员工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机制,虽然压力会产生动力,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动力机制,员工则很难由被动的生产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企业已推行了20年左右,但产品质量却依然存在严重问题,每年因不良品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这也说明单纯的制度管理对产品质量的改善确有不足。

  而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可以通过对企业软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软、硬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企业和谐持久的发展。如通过对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保护和激励,就能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强制管理为自主管理,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变终端产品检测管理为全过程预防管理,最终达到推进质量零缺陷和卓越绩效目的的实现。

  质量文化还可通过质量目标导向、个人价值体现、提高生活质量等关注人的切身利益的文化管理,将制度与文化全面对接,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实现对人和物的双重管理,从而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强化持续改进的质量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效果。

  质量文化作为以人为主体,以提高经营质量为目标的全新管理,还能够持续创新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如市场价值链的衔接,质量责任追溯及对改进效果激励到人的机制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卓越质量绩效管理方法的使用推行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制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人的理念创新和技能增长,又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而且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

擦亮品牌

  国际航空公司董事长李家祥曾说过,品牌是什么?就一句话,一个企业的品质通过牌子反映出来。所以,品牌的价值营造与扩张,绝不仅是靠单一的产品质量来支撑的。

  产品质量既是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又必须拓展到包括品种、价格、包装、交货期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而要使这一全过程的质量能够符合适用性要求,并在市场上不断扩大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则又离不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观念的引导、激励、规范和辐射。

  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与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密切相关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其精神层面的价值观表现为员工对待质量工作的道德观念、质量意识、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及精神态度和作风等。

  在构建企业或产品品牌的过程中,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始终在起着主导作用。它一方面表现为“产品即是人品”,品牌无时无刻都在展示企业人的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内涵品质;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人的创造性上,即设计理念、产品适用性及服务质量上的持续改进。如果企业员工能在零缺陷的价值追求中,不断创造更加完美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那么,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会不断增值,并带动有形资产的持续扩张,使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因此,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实施,也必须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为核心。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中钢邢机党委工作部)

作者:王喜增 王战芹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