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苹果选美大会落下帷幕。几天来,全镇45个自然村带着各自最好的苹果齐聚一堂,共同角逐今年的“苹果皇后”。沂源县质量技监局东里分局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想起当地山区农民采用果品套袋新技术,不断开展林果标准化种植,逐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心里感慨万千。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位于鲁中山区,历来就有种植果品的传统,最初农户大多是单兵作战,互不相通,也没有统一的种植技术规范,加上管理技术不到位等因素,果品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等问题,果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沂源县质量技监局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该局标准化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外出参观学习和向省市果树专家请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症结,那就是大力开展林果业标准化种植,发展果品套袋技术。这样长出的果品全部是高中档的无公害果品,彻底摆脱眼前种了不收成,收了不好卖的恶性循环局面。
认识到果品套袋的优势和长远的经济效益,沂源县质量技监局和中庄镇党委政府联合印发了《中庄镇果品套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套袋正确选择与使用》、《套袋与病虫害防治年历》、《有机肥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优质果品管理技术规范》、《果品套袋知识300问》等明白纸和宣传册10万余份,都分发到果农手中;无偿赠送套袋操作和管理技术录音带、影碟160多套;在比较集中的村落和集市设立了育果套袋资料专供点,并向全镇农户免费发放。很多村民起初对果品套袋技术不了解,也不认真学习和采用,认为自家本来就挣钱不多,没有闲钱再给果子加上一层没用的东西。通过县质量技监局工作人员反复耐心细致地讲解,加上学习宣传资料和观看录像等,村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在当时,果品套袋产品尚无国家标准,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为彻底解决该果品套袋产品无标生产的问题,规范育果品套袋产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广大果农的正当利益,沂源县质量技监局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全县的育果套袋生产和销售市场进行彻底整治。首先是在2004年,《沂源县育果套袋》农业地方标准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涵盖了果品套袋的全部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既有效地保证了果品套袋的使用性能,又能保证其经济性能,便于生产加工。标准要求沂源县所有果品套袋生产企业必须按此地方规范组织生产。其次是沂源县质量技监局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重拳打击那些不按照标准生产的果袋生产企业,坚决杜绝“有毒袋”和“问题袋”流向果园,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
沂源县中庄镇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林果之乡,全镇果品套袋面积已经发展到3000公顷,年产量达3亿多公斤,品种有苹果、桃子、香梨、油桃等30多个品种。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他们不断改进果品套袋技术,进一步加大林果业的标准化种植和管理力度,全镇综合优质果品率达到了80%以上,高档果率达到了50%以上,果品质量达到绿色A级标准。套袋果品已经逐渐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中庄镇的红富士苹果,以色艳、形正、味醇、无公害等优点,畅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到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中庄镇林果站的技术人员算了一笔经济账:2006年中庄苹果又丰收了,全镇苹果面积0.3万公顷,果品产量近5000万公斤。如果不进行果品套袋,苹果每公斤价格也就在一元左右,套袋以后苹果一上市,每公斤价格能达到3元左右,仅此一项就能使全镇果农增收近亿元。
现在,沂源县已经跨入了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前列。2006年,全县共发展各类林果面积4万公顷,林果总产量10多亿公斤,总收入近9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100多元。果品套袋真正推动了全县林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使林果业真正成为沂源当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原本一只只不起眼的小果袋真正成了全县农民脱贫发家的致富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