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今天你碰撞了吗?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现在许多汽车企业每出一款新车,都少不了一个关键的宣传环节,那就是在某某机构的碰撞测试中获得几个星的好成绩。有道是有了成绩不说也不对,可问题是这个成绩禁不禁得起推敲。一个更大的疑惑在于,碰撞测试作为汽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至今,已走过几十年的历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测试与评估系统,原本是个十分学术化的、很小众的专业范畴,可是近年来在中国汽车界却忽然之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几乎到了言车必碰撞的地步。
 

  人们都盯着碰撞测试说事,自然也有学术探讨的成分在里面,不过更多人关注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多数“积极”参与碰撞测试的汽车生产厂家也是另有他图。从媒体在有关汽车碰撞测试的报道中大量出现“碰撞营销”、“碰撞秀”这些带有明显倾向性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看,碰撞测试的科学性、纯粹性和严肃性就已经被打了折扣。在碰撞测试中得分不管高低,汽车生产厂家各有各的说法。得分低者一般并不承认自己的安全性能差,他们除了指责碰撞测试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宣称测试结果不科学、不公正之外,还把批评的矛盾对准那些得分高的厂家,说他们是为碰撞而碰撞,为得分而玩猫腻;得分高者自然会大肆宣传,标榜自己的车如何安全,尤其是那些饱受安全信任危机困扰却在碰撞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日系车,更是不遗余力地借机造势,以改变人们心目中日本车皮儿薄不禁磕碰的负面形象。然而正如有评论所指出,日系车在碰撞测试上表现积极,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容易让人对其碰撞高分生产怀疑。
 

  碰撞测试权威性的缺失,令车企们的碰撞热情显得多少有些做作,而业内专家也大都对所谓的星级评定不太感冒,他们一再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轻信各种碰撞结果。事实上,日益理性起来的消费者也已经开始对这种表演失去信任和兴趣了。不过,就碰撞测试本身对于汽车安全性的参考价值而言,它还是可资利用的,只要不断提高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出台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权威第三方检测标准和机构的出现,正是在这方面努力的表现,而这都是中国消费者非常乐意看到和欢迎的事情,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
 

  如果去掉汽车厂商加进碰撞测试中的水分及过多作秀的色彩,仅就他们舍得拿几辆去碰一碰这件事而言,人们能看到其为汽车安全所做的努力姿态,无论如何也算是一个进步吧。就连在所有碰撞测试中自主品牌汽车的总体表现都不是很好这样一个现实,人们也可以发现正面的价值,至少这种结果会对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产生强烈的刺激,成为他们在汽车安全方面觉醒的推动力,鞭策他们发现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不断向世界先进汽车企业看齐。而随着碰撞测试相关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汽车企业也会认识到,通过碰撞测试是汽车产品的安全底线,不是什么优点,未达底线就不能上市,那么以此当作营销卖点的做法也就失去存在意义,而只有在安全方面下苦功,使之成为企业的责任和自觉行为,产品才可能在市场真正树立口碑,赢得消费者。
 

  就如人们见面打招呼问“吃了吗”一样,关于汽车安全的碰撞测试之问也应变得日常化。可以预见,未来的每一次碰撞测试结果公布,都将是对企业与产品的衡量和考验,成为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能的动力。碰撞测试作为一项及格考试而非现在这样的“秀”,这才是人们的期待。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