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及北京电光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修订的GB19044《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跃进介绍说,新标准中对各级能效水平产品的要求提高幅度不同,如现行标准中的3级能效产品将被新标准淘汰,现行标准中的2级能效产品则降格为新标准中的3级产品,新标准中2级能效产品的能效水平在原有标准上提高了50%,对1级能效产品的要求则只是略有提高。
“我国现行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俗称节能灯)能效标准是2003年发布实施的,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企业达到新标准并不存在技术或是生产上的难题。”赵跃进表示,按照能效标准的制定原则,新标准实施将淘汰10%的低效产品,一些小企业可能会由此面临生存考验。
记者对比了各国节能灯能效标准,发现我国标准要求不低于美国能源之星及欧盟相关标准。从能效角度分析,我国现行标准中24瓦以下的节能灯2级能效高于欧盟TBT237号《关于非定向家用电灯生态设计要求指令》(以下简称《指令》)的要求,24瓦以上的节能灯则需要达到我国现行标准的1级能效才能符合《指令》的要求。标准修订后,我国2级能效标准要求也高于美国能源之星的标准要求。“我国是节能灯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产量在世界上占比已达80%左右,其中2/3用于出口。因此各国对中国的能效标准都会高度关注。”赵跃进表示。
赵跃进还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LED照明市场发展迅猛,四五年之后,此类产品是否能够替代节能灯、节能灯行业自身尚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
市场监管待加强
能效标准的修订将让节能灯节电又节钱的特性更加突出。但相关专家指出,如果不加强市场监管,能效标准水平的提升有可能会流于形式。
据了解,2008年初相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节能灯等5类产品自2008年6月1日起必须加贴能效标志,能效不达标产品不得在我国生产、销售、进口。但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将不达标节能灯的撤柜日期推迟至当年的9月1日。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表示,这主要是考虑给相关企业一个过渡期。因为与早已实施了能效标志制度的冰箱、空调等大家电产品不同,节能灯相对价值较低,品牌集中度也较低,还有少量不规范的企业,因此,其能效标志制度的实施和监管难度肯定要大于其他大家电产品。另外,由于节能灯是照明行业首次实施能效标志制度的产品,企业对于能效标志的备案制度还不太熟悉。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节能灯能效标志制度实施以来,信息虚标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今年初,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对节能灯产品的比较试验结果,在53个抽查样品中,仅有28个样品的所有测试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占样品总数的52.83%。超过两成的节能灯达不到节能效果。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省企业生产的节能灯进行抽查也显示,一些企业虚标节能灯功率,标注功率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赵跃进指出,在历次检测的不合格项目中,以功率虚标为主,也就是将低瓦数产品标高功率,这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也会让节能灯行业受损。因此,必须加强节能灯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责令其强制退市,同时要从源头上杜绝小作坊式企业进入节能灯生产领域和流通市场。此外,要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节能灯。
据了解,我国“十二五”期间绿色照明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淘汰白炽灯,进一步加大节能灯推广力度,最终形成年节电400亿千瓦时的能力,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天公布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从2016年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表示:“目前,在大城市推广节能灯已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普及还需要下大力气,这就更需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速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