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在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性能方面,我国也将有自己的统一标准。”这是近日记者从有关专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
WP29相关法规拟修订
话题还得从WP29法规修订说起。WP29是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的简称,主要工作之一是对ECE汽车技术法规进行制修订工作。
2006年,WP29共计对76项ECE法规进行修订工作,占ECE法规总数125项的61%。其中一项即是关于就商用车辆驾驶室乘员防护方面的统一规定(ECE R29)。
ECE R29制定于1974年,目前的版本是1999年批准生效的02系列修正本。为进一步强化商用车辆的安全性,目前,WP29/GRSP(被动安全工作组)正在对该法规进行修订,并成立了专门的非正式工作组。
ECE R29修订提案已提出
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位专家介绍,针对驾驶室成员保护,商用车的事故形态可分为单车事故及车辆之间的碰撞事故,因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ECE R29规定了商用车驾驶室正面撞击试验、顶部强度试验和后围强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提出了对驾驶室生存空间和驾驶室与车辆连接强度的要求。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欧洲大多数国家及商用车厂商并未完全采用该标准,而是各自采用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为了统一标准,欧洲厂商基于对商用车的事故统计分析,提出了对ECE R29的修订计划。
“目前方案较多,意见较多的是正面撞击试验。通过对商用车事故的分析发现,单车事故中45%的车辆发生了侧翻。现有的ECE R29规定摆锤从前向后撞击驾驶室前部,而事实证明A柱的强度对侧翻后驾驶员的生存空间有很大影响,因此一些厂商建议在标准中加上对A柱的打击测试。”专家告诉记者。
据悉,俄罗斯已针对ECE R29提出修订提案,将对N1、N2、N3各类商用车增加不同的试验方法。今年3月召开的WP29第141次会议将对此进行审议和表决。
我国驾驶室安全标准缺失
“我国在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产品管理、技术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再不能让标准处于缺失状态。”专家道出实情。
在国内市场上,为商用车企业生产驾驶室的大小厂家数目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采用落后的制造手段,在驾驶室结构设计方面完全采取模仿方式,在材料选择上以节约成本为首,在驾驶室防腐处理方面更是难以达到要求。
即便是一些大企业,有能力自己生产驾驶室,大都也是引进国外技术,或直接引进模具,根据图纸“照葫芦画瓢”。自主开发的部分多集中在内饰、前脸等。
“对ECE R29只是听说过,但了解不多。国内没有驾驶室方面的标准,产品出厂前也无需作任何碰撞试验。”某大型载货车企业技术人员坦言。
专家表示,在商用车驾驶室安全性能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于想要出口欧洲的企业来说,安全门槛迈不过,进入欧洲就是痴心妄想。
我国标准2008年完成
差距不只是技术、经验、数据和理论的匮乏,同样体现在国内企业对驾驶室安全性能的考虑上。
“软硬件可以出资购买,创新技术和方法也可通过与国外联合设计取得,惟有经验和数据需要自己积累,这是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库必不可少的内容。”专家指出,驾驶室安全性能的逐步提高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标准,才能促进企业通过不断试验、摸索和积累,提高自身水平。
专家透露,经过对我国商用车事故的分析,结合修订后的ECE R29并综合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的相关先进标准,我国驾驶室安全性能标准——《商用车辆驾驶室成员保护》将于200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