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风貌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北京人大代表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今年,另一项文化遗产—有价值建筑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备受本次人代会代表们的关注:北京海淀团代表韩永提出了《关于北京的工业遗迹保护与活化的提案》、朝阳团代表宛素春也提出了关于保护和利用本市工业遗产的提案……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首钢旧址、酒仙桥电子工业区等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工业遗址有望入围下一批“国保”行列。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1949年后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也值得保护。记者昨天从人代会上获悉,《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认定标准》以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修缮标准》初步制定完成,有望今年出台,百年内建筑也可成为文物。
■代表纷纷呼吁留住工业“符号”
“以往我们眼中关注的遗产一般都局限于比较古老的文物,其实这样的观念是狭隘的。”海淀团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韩永介绍,2005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三审时,将“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统一修改为“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虽然只去掉了‘历史’二字,但保护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工业遗址等统统在被保护范围内。”韩永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曾居城市首位的制造业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外围区域转移,北京焦化厂、首钢公司等一批老北京的工业“符号”,将逐渐退出北京人的视野,北京化工二厂等一批老北京的工业“符号”已经消失。
“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有价值的工业遗存,给后人留下本市工业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工业化的风貌,留下相对完整的社会发展轨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韩永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北京市工业遗址进行系统的保护、规划和利用,制定出北京工业遗址普查登记管理办法。
■要保护先得摸清家底
要保护工业遗址,首先就要摸清家底儿,掌握这些遗址的分布情况。之后,才能定出工业遗址的保护标准等。“要分门别类的保护利用,例如按照生产工艺、厂房、设备等不同项目对工业遗址进行定级。”韩永说。
朝阳团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宛素春提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专业从事建筑、设计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普查中去。目前,她正准备申请本市自然科学资金,用于工业遗址普查。
近日,首博也开始了对工业遗址的普查活动。普查范围涉及:探寻北京工业的发展过程,追踪北京工业遗迹的变化,收藏北京工业的实物资料。主办方将特别关注京城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工业企业以及1950年到1979年建立的支柱性工业产业。
■保护和利用并举
工业遗产相对于古建筑而言更加坚固,因此有条件加以利用。在国外就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例子:澳洲的一个金矿,开采历史只有50年。但作为旅游和参观体验景点,那里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波兰古城克拉克夫的维利奇卡盐矿,开采了400年之后,现作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我们保护工业遗产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韩永代表告诉记者,可以通过建立《活化北京工业遗产》机制,将其纳入北京创意产业发展范畴。例如:鼓励工业遗址的原有单位,开发创意产业;政府组织开发创意产业项目;发挥社会力量开发创意产业项目。
钢铁厂可以改造成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可以成为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煤矿“擦了脸上的灰”可以变成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公园;工厂的墙体稍加改动,就能成为攀岩者的乐园……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办法,都可以应用到工业遗产的利用中。
■保护建筑不应按年龄
其实,工业遗址只是近现代建筑的一个缩影,对“十大建筑”、老天文馆等不少各具特色建筑的保护,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宛素春代表在前两天的委员咨询、代表询问会上,就曾就有价值建筑的保护问题询问市文物局。孔繁峙局长的回复是:北京的历史不应有断层,尤其是自1949年后的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的建筑物,这些都是值得保护的。
“有呼声无依据”是现在保护有价值建筑面临的最大困惑。因此,一些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呼吁:应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定义什么样的建筑在保护之内。另外,由于本市多数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还没有法律依据可循,如果产权单位要拆除,文物部门并没有权利去阻止。
但值得庆幸的是,本市已初步制定完成《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认定标准》以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修缮标准》,并有望在今年出台。这标志着一大部分具有特点的大楼和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将会列入受保护建筑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