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7时30分。
通往河南省鹿邑县两个黑棉加工区路口。
60名质量技监执法人员、100名工商执法人员、160名公安干警、40名电业局断电作业队员、60名棉麻公司机械拆装队员组成的执法队伍兵分两路、整装待发。
鹿邑县县长杨廷俊、县委副书记陈金旺郑重宣布:“‘霹雳’行动现在开始!”
随着县领导一声令下,执法队员们迅速登车,一辆辆执法车迅即启动,风驰电掣般向目的地进发,由此拉开了集中打击黑棉加工的序幕。
据质量技监人员事先踩点调查,位于豫皖两个产棉大省交界处的鹿邑县太清宫镇蒋营村共有黑棉加工窝点20余家,日收籽棉10余万公斤,日加工皮棉40余吨。另一处黑棉加工区四通镇,东西南北分属鹿邑、太康、淮阳、柘城4个产棉大县管辖,共有黑棉加工窝点100余家(鹿邑县境内有40多家),日收籽棉15万公斤,日加工皮棉50余吨。
鹿邑县棉麻公司经理张新华告诉记者,上述两地的黑棉加工严重扰乱了棉花市场,不仅使全县10家正规棉花加工企业“无米下锅”,处于停产状态,而且使全县的税金每年因此至少流失500万元。更为堪忧的是,黑棉加工掺杂使假严重,再加上无排杂、排除异性纤维等工序,加工出来的棉花产品质量低劣,破坏了宝贵的棉花资源,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约8时许,执法队伍来到蒋营村。执法人员顺着一条电缆线走到一幢两层小楼旁,强行打开紧闭的房门,只见3个房间内安装有3台打包机,机器上正滴沥着机油。伴随着“喀嚓”声,断电作业队员切断了电源,12名机械拆装队员仅用十几分钟时间便“肢解”了3台打包机,并装在预备好的卡车上。
与此同时,另一路人马来到四通镇。经线人指点,执法人员来到一家紧闭着的门面房前,通过侧门进去,屋内堆积了七八袋棉籽,放着一台落地秤,还有大把的铁丝。执法人员再打开一扇通往庭院的大门,里面一台大型打包机赫然显露在执法人员面前。执法人员当即切断了电源,拆除了打包机及电机。
执法人员又对有低压电缆线的门面房逐一搜查,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共清查门面房17家,结果每家都有打包机,有的还有两台。执法人员对查到的所有打包机进行了拆除,并没收了所有黑棉加工工具。
盘点两场战役,共查处48家黑棉窝点,捣毁50台打包机,拆除48部轧花机,没收39台电机、5台弹花机和20多台台秤。
为巩固战果,鹿邑县质量技监局、工商局还分别与县政府签订了棉花打假和棉花市场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杜绝黑棉“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