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陕西榆林质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大显身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之路
 

  2011年6月9日,陕西省质监局与榆林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建设经济强市合作备忘录》,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后排左五),陕西省副省长、时兼任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后排左六)出席签约仪式。图为陕西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前排左一),时任榆林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胡志强(前排右一)正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今年已是陕西榆林神东天隆集团矿山支护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第三年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写进年度工作规划,并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也是他们连续第三年,把年初的第一个工作会定为名牌战略实施大会,全面部署,落实责任。
 

   对于这一举动,企业负责人这样解释:随着市场的开放、竞争压力的增大,做强品牌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硬道理、长久之策。
 

  如今,像神东天隆这样的企业在榆林已不是少数。正如一位企业老总这样描述:“不错,我们靠的是资源起家。但是承担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必须要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精细化要效益,必须要走品牌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最根本的是要走一条“让资源可持续发展、让产业可持续发展、让环境可持续发展、让人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强有力的质量支撑。榆林市质监局通过夯实质量根基,加大实施品牌战略,使榆林——这一塞上明珠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正展示着她独有的魅力。
 

  做强“品牌榆林”

  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榆林有许多光环:连续8年,榆林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增速居陕西省第一,总量稳居全省第二。神木、府谷两个县跻身“全国百强县”,神木、府谷、靖边、定边4个县跻身“西部百强县”。全市经济总量由“十一五”末的全省第五位跃居第二位,GDP2010年达到1756.67亿元,是2004年的9.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8万元,是2004年的8倍,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的逐年壮大,使榆林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的知名度空前提高。
 

  榆林的快速崛起,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扬眉吐气,豪情满怀!
 

  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管理方式粗放,资源富集开发掩盖了现代市场建设缓慢。
 

  榆林人也在反思,需要从惯性思维和传统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摒弃不适应榆林经济发展的陈旧思维、僵化观念;摒弃小富即安,求稳保守的思想,与时俱进追求更大富裕。
 

  要追求更大富裕,建设品牌榆林,就要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时期,谋求榆林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发展。
 

  陕西省政府作出“陕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部署。
 

  榆林市委、市政府随即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提出了发展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四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加大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推动科学发展,成为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共识。
 

  “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快速,但榆林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任榆林市委书记、现任陕西省副省长的李金柱告诉记者,“我们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着力打造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向质量要效益,向品牌要发展。时任榆林市市长,现任榆林市委书记的胡志强观点鲜明地说:“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设立‘陕西省质量管理奖’,开展质量管理先进示范县(区)的评比,这是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一个新的重大举措,是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标准上对质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别对榆林以能源化工为支撑的经济结构,意义特别重大。”
 

  强化质量工作,进一步加大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成为市委、市政府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市政府出台《榆林市推进名牌战略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通过名牌战略带动,形成品牌经济圈,确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煤化工主要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力争到2014年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陕西省名牌产品25个、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2个;建立奖励机制,中国名牌产品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陕西省名牌产品一次性奖励30万元、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事实上,榆林的发展,不仅要靠地方特色的农业,更要靠以资源优势发展的工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粗放式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向质量要效益,是榆林市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挑战的课题。
 

  让人欣喜的是,品牌榆林建设正逢时,榆林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
 

  夯实质量根基

  服务转型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榆林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源矿产资源的发现,给了榆林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作为国家“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榆林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这里石油可稳产20年,煤炭、天然气、煤层气可稳产百年,岩盐上千年也采不完,43万亿元的地下宝藏,足以让每个榆林人成为千万富翁。
 

  由粗放式经营向品牌化运作,品牌榆林将从何处着手?
 

  从质量基础工作抓起,夯实质量根基,提升企业经营理念,以名牌带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作为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榆林市质监局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实效。
 

  “四个转变”的监督服务理念深入全局系统,即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服务转变,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由点上监督服务向面上、线上的转变,解决区域和行业质量问题;由单纯打假的单兵作战向集团帮扶转变,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由被动检验向企业主动申请检验转变,形成企业自律机制。
 

  理念的转变,增强了监督服务工作的有效性。他们建立服务企业联系制度,在事前服务上下工夫,实现以预防违法为主,杜绝生产者、经营者出现违法行为;在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上下工夫,实现以提升质量为主,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名牌效应,促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在线上面上下工夫,实现以具有竞争力为主,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大质量意识,使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在检验检定上下工夫,实现以技术支撑为主,营造企业合法经营、自律规范的良好氛围。
 

  生产许可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全市366家企业获工业产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计量的技术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榆林市计量测试所建立各种不同精度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6项,开展检定、校准计量器具118种,建立定量包装检测标准3项、眼镜产品质量检验项目4项。据不完全统计,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5%以上,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以上,计量违法行为和计量失准现象明显减少。
 

  标准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57家企业的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取得了采标证书;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发展标准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全市获各类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70张,其中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18张、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9张、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5张、有机农产品认证7张、绿色食品认证4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5张、社会公正检验机构通过计量认证37张、公正计量站认证20张、计量测量体系认证17张、定量包装“C”标志认证12家、3C强制认证产品6张。
 

  名牌兴企活动扎实推进,争创名牌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在陕、甘、宁、内交界处的定边县,热宝锅炉机械制造公司曾因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企业发展遭受困境。从那时起,抓质量、促发展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质量卓越、不断完善”的质量方针也进一步明确。2005年该公司通过了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节能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企业走上以质量促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
 

  陕西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以“建好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创造一个品牌”为企业目标,质量持续改进,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质量服务体系AAA级单位”、“陕西省十佳经营诚信示范单位”。去年该公司“北元”牌聚氯乙烯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之后,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企业提出“实现经营规模化、运作集团化、融资上市化、合作国际化、管理靠文化的战略目标”。2011年全部装置建成投产后,聚氯乙烯生产总规模达到110万吨。届时该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新田源集团公司的马铃薯精淀粉项目建设时,就以高标准实施生产规划,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欧洲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并建成投产。2005年至今,产品已出口到韩国、泰国、尼日利亚、叙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家。
 

  截至目前,榆林市21家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品牌建设需要有序的市场环境,榆林市质监局开展的煤炭专项整治,从投诉最多的集装站入手,依据标准,通过检验,发现问题,采取监督服务并行方式,提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质量、计量、标准等相关职能部门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一起深入问题集装站,宣贯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完善管理制度,使质量监督的职能作用得到整体性落实。仅在府谷就帮助企业挽回200余万元经济损失。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这一区域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规范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品牌建设需要高标准的技术支撑。《陕西省兰炭标准》的出台,提高了产业门槛,规范了行业发展,抢占了兰炭行业的制高点。榆林兰炭及其焦油等附属化工产品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榆林兰炭产业走上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榆林先后关闭了小兰炭炉企业,并按照“关小上大、等量替代”的原则,通过重组整合,在全市新建22个装备优良、技术先进的兰炭产业集中区。设计产能达2520万吨,单套生产线装置规模大于年产60万吨;焦炉和配套建设的备煤、贮焦系统将采用封闭设施,并有除尘装置;煤气也将配套建设净化回收装置,使焦油回收率达到95%以上;废水经处理后可实现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目前榆林兰炭年产能已达到2000多万吨,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煤炭转化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做出重要贡献。
 

  对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榆林,加快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做强做大农产品品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榆林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该市建立了6个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和3个市级示范区,示范推广效应更加显著。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量逐年提升,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子洲黄芪、清涧佳县红枣、米脂小杂粮、横山羊肉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已达20亿元以上。现代特色农业正成为县区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近两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00元左右。农业实现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羊子饲养量增长19%,生猪增长25.5%,红枣增长33.3%。山旱地大豆、绿豆等7类作物示范田创12项全国高产纪录,春玉米总面积和单产量两项创全国最高纪录。
 

  榆林作为能源新都,担负着更多节能减排的重任,计量节能对于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榆林市质监局成立节能降耗办公室,与5个县签订“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工作责任书”,对榆林市6个行业的97家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发布强制性高耗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目前已发布水泥、冶金、电石等22个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为企业提出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和建议16项,挖掘节能量10967.94吨标准煤;帮助全市25家重点用能企业完成了能源利用状况网上直报工作,配合市发改委对全市39家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了2009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该局还抓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对56家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对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换热器)等特种设备的节能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建档。对固定投资500万元或年综合能耗在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府谷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8个项目进行了立项审批前的节能评估和审核。
 

  榆林市计量所近两年投入200余万元新增水(流量)、电(三表)、气(流量)检定项目,服务企业能源计量检定需要,同时为25家企业建标授权。他们依托开展能源审计、评估,帮助能耗企业编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目前已对8家企业开展评估,两家企业进行审计,帮助25家企业编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陕西榆林府谷县恒源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孔厂长说,企业仅通过更换精度等级最高的电能表这一项,就为该企业年节约电900万千瓦时,创造238万元纯利润。
 

  计量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拓展品牌,奠定扎实基础。
 

  品牌榆林建设正围绕国家战略调整、紧跟时代脉搏,品牌榆林建设正在迈向更高的目标。
 

  动员社会力量

  推进品牌实施
 

  高目标需要大战略的支撑。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榆林发展的“百年战略”已经启动。
 

  百年战略的实施,需要社会的通力配合,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协作,更需要全社会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在榆林,决策层重视质量、部门协作推进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2011年6月9日,陕西省质监局与榆林市政府签订《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建设经济强市合作备忘录》,将从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强市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为目标,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为切入点,促进榆林加快实现塞上生态名市、西部文化大市、中国经济强市的三大目标。同时双方将在支持榆林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名牌产品培育、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能源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区域产品质量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加强质监基础能力建设等15个方面开展合作。
 

  榆林市政府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组织质量先进县(区)评选表彰。加大对名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奖励力度,并纳入财政预算。12个县(区)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对获得名牌称号的生产企业的奖励力度,解决质监部门监管人员不足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这样的合作,得到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胡志强表示,质量关系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走质量发展和品牌振兴的道路,在建设新型工业、培育区域品牌、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位居全省首位,为这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部门联动也更加有力。榆林市质监局与发改委联合制定《榆林市全面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办法》,确保新项目立项之时,企业步入科学发展之路;与榆林检验检疫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质量分析报告;与检察院、法院联合,对大案要案进行彻底查处,彻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与住建部门联合,对建筑工地用钢材进行彻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质量兴县(区)全面推进,全市12个县、区政府先后出台质量兴县、区活动方案。这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榆林市产品、服务、工程和环保质量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名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全市社会各界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品牌的意识。
 

  以府谷县为例,县政府制定了《质量振兴实施意见》和《府谷县质量兴县工作实施办法》、《府谷县名优工业产品奖励办法》,明确了质量兴县工作年度、中期、远期工作目标和任务,以质量技术基础工作为切入点,把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量纳入“质量兴县”工作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累计投入9.1亿元,用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投资3亿多元用于通道绿化、环县城绿化、民俗景点绿化、森林公园建设、新农村绿化、厂矿区绿化等“身边增绿”六大绿化工程。昔日的“黑三角”真正变成了“绿三角”。
 

  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取得明显成效。
 

  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说:“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国家的战略,必须形成部门联合的作用,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依托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节能减排才有科学数据,才有技术支撑,也才有实效。”
 

  榆林市检察院检察长梁曦表示:“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比如,制假售假现象,需要我们各方力量全力配合,加大惩治力度,共同构建和维护榆林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榆林住建局高永东表示:“工程质量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更关系着百姓的健康生活,需要我们部门联合,共同把关。”
 

  对此,榆林市质监局局长马志武坦言,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质监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只有创新思路,共谋发展,才能更好的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12字方针;只有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才能把陕西省质监局确定的“一二三八”总体工作思路抓到实处,产生实效。
 

  榆林市质监局“十二五”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即“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构建大稽查工作格局,有效整合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和行政执法水平;实施大检测工作机制,围绕榆林地方特色产业,立足自身实际,着眼市场化发展方向,扩项提能,提升技术机构的实力,打造技术检测的品牌。通过狠抓落实,为品牌榆林奠定扎实基础。”
 

  让我们期待着,榆林在实施品牌的发展战略中,呈现新的辉煌!

作者:尤文欣 王力 王梅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