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福州检验检疫局改进业务流程侧记
福州检验检疫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业务流程和工作周期管理,积极先行探索、先行研究、先行实践,针对工作周期“计算难、控制难、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内控周期”的新概念和新要求,开发了内控工作周期辅助统计系统软件,在周期督查上做到有数据、有分析、找问题、出成效,有效地提高了检验检疫工作效率。
所谓检验检疫工作周期是反映进出口货物在口岸通关环节中是否实现“快进快出”要求的衡量标准,是体现检验检疫系统业务流程是否顺畅、工作效率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而工作中对于检验检疫周期如何准确定义、计算周期的起始节点如何确定、周期计算如何实现电子化、如何提高周期管理的有效性等问题一直是检务工作着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该局从扫除盲点入手,把联系下厂工作纳入管理。该局提出的检验检疫内控周期是指从施检部门收到报检单据起至完成检验检疫全部工作后,将报检单据(含证稿、原始记录等资料)送交检务部门止的工作日时间。内控周期在原周期定义的基础上将施检部门接单、分单、预约下厂时间纳入周期管理范围,解决了周期管理中从报检受理到下厂之间的管理盲点,从而加严了对周期执行的要求,加快了放行速度。
第二,实施模式分类,对监管放行货物统一时限。该局周期管理按监管放行和现场检验检疫两种模式分类,对于监管放行的进出口单证,检验检疫周期执行内控周期,按检务送单之日起算,出口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进口不超过5个工作日控制。对监管放行货物的周期限制大大提高了周期管理的总体水平和效果。
第三,管理不留死角,流程督查做到位。该局每月对出口报检无效数据(1个月未联系检验检疫事宜)、入境转单未受理、入境报检检验检疫未完成、超期未归档数据进行电子数据筛查,对筛查出的数据认真分析原因,对无效数据及时进行撤单,对涉及施检环节的及时反馈施检部门处理,发挥检务龙头作用,有效保证总体流程的连续性。
第四,开发系统软件,周期检查用数据说话。通过《福州局内控工作周期辅助统计系统》算出进出口货物从报检受理到检验检疫完成时间,通过其统计功能计算各种商品、各施检部门、各检验检疫模式下的平均工作周期。福州局每月对内控周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做到周期督查用数据说话。
制度保障,确保周期管理不走过场。福州检验检疫局突出周期管理与业务流程相配套、检验监管模式与放行效率相结合的特点,出台了周期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办事处、各业务处的施检科室、各检务部门进行周期例行自查的频次和内容。通过电子筛查、部门自查和检务督查,有效保障了新规定的实施。
据统计,该局自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以出口货物为例,内控周期与上年同期相比在证单量增长32%的基础上缩短了9.2%,监管放行周期在证单量增长31%的基础上周期却缩短了36%,提高了周期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