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工作思路 六种手段并用
时间:8月24日11时15分
人物:河南三门峡市质监局局长 王民学
“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上,支树平局长围绕4个方面,设了12个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面向基层,很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当前我们质量工作中要‘怎么办’的核心问题。”电话中侃侃而谈的王民学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质监部门应该拓宽思路,积极调动综合协调、监管、服务、检测、执法、舆论6种手段。
“质监部门是抓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但抓质量不是单靠我们自己就能做好的。所以,我认为首先不能忽视综合协调各部门的这样一种手段。”王民学表示,利用这个手段主要还是着眼于实施三大战略:一是质量振兴战略,三门峡市从2009年左右开始,逐步推进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质量氛围;二是名牌带动战略,王民学说,近年来,他们把做大、做优、做精名牌作为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通过树立一批标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标准化战略,“标准是抓好质量的龙头。”王民学认为,标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质量工作中都大有可为。
“做好监管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抓质量的重要抓手。”王民学说,当前的监管工作重点就是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在严格准入门槛,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还要建立退出机制,实现动态监管。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负有主体责任。王民学认为,在监管的同时,服务的手段也不能放松,可以利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手段为企业创名牌、转型服务,“这也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起到督促作用”。
“检验检测可以说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王民学介绍,他们利用这个手段抓质量,主要就是打造3个平台:一是抓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质检中心的技术平台建设;二是抓好基层能力平台建设;三是抓好高素质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行政执法是我们的特色手段。”在王民学看来,质监部门应充分建设好、利用好“12365”中心,这是行政执法的重要案源,也是质量动态的重要信息源。此外,他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强调,应该加强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建立“稽查、监管、检验”三位一体的机制,避免重复执法,有效整合资源。
“我们抓质量,还不能忽视舆论的作用。”王民学强调,质监部门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布监督抽查的结果,能对企业抓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做检验也要接地气
时间:8月30日9时
人物:上海市质检院院长 季飞
“当前质量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单单依靠检验技术手段来抓质量,很可能挂一漏万,事倍功半。检验技术机构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更积极地作为。”对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质检手段来抓质量,季飞表达了一种开放性的思考。
“过去,我们的质检工作往往缺乏互动,检测实验室在非业内人士眼里变成了神秘之地。一遇到质量安全问题,公众对质检工作的信心就很容易发生动摇。对此,我们果断‘请进来’——不是请上级领导、专家、同行,而是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学生以及媒体记者走进我们的实验室。”季飞透露,上海市质检院从去年开始就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公众亲眼看到政府实验室为质量安全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打消一些不必要的疑虑。迄今,这样的活动已举办了近10次,均反响热烈,《文汇报》和《新闻晚报》还作过图文报道。“许多市民是带着问题来参观的,在看到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态度后,很多人最后都会说‘对质检工作有信心了,放心了’之类的话。今年暑假前夕,我们还接待了一批小学高年级学生,参观过后,不少孩子对质检工作产生了兴趣,追问以后要学什么专业才能从事检验工作。”谈到“实验室开放日”中的一些小插曲,季飞不禁笑了起来。
“如果说‘请进来’是揭秘,那么‘走出去’就是接地气。”季飞用这样形象的比照,向记者介绍了上海市质检院主动贴近生产一线、服务企业的做法。“企业承担的是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抓质量必须从源头上入手。对此,我院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上海市的六大行业开展‘质量服务行业行’互动,并经常对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等方面的宣贯,还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企业培训检验人员,以此来积极引导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自主把关。”据季飞介绍,上海市质检院曾经成功帮助并指导上海杏花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实验室,将质量安全的防线推到了生产一线。“我们还充分利用在上海市科委申请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主动为企业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活动,使企业得到了实惠。”
季飞进一步补充说:“抓质量除了要有更开放性的工作思路、更多样化的工作方法之外,还要积极借助舆论宣传的平台。媒体的作用不能片面地理解成曝光,抓质量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合理引导和积极构建。”季飞举例说:“去年世博会期间,《解放日报》以我院检验工作为背景,刊发了一篇题为《实验室幕后别样精彩》的报道,介绍了不少质量安全检验的过程和细节,被各大主流网站纷纷转载。”
“总之,不要关起门来埋头做检验。多转换点思路,更主动点工作,我相信抓质量会更有成果,我们为质量把关的压力也会由此缓解不少。”在结束连线时,季飞这样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