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为此,山东省政府决定,从8月25日起在全省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小卖部 “德芙”巧克力“喜之郎”果冻仅售1元
根据举报线索,记者来到潍坊市奎文区,随机找了一家公路边的农村小卖部,发现这里就是仿冒、假劣食品“专营店”——原本价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和“喜之郎”果冻,在这里竟然仅售1元!仿照名牌食品“奥利奥”“好丽友”,店内出现了“奥森傲”“好利友”,后者每包售价仅1元,并且包装粗糙,有的甚至已开包。
这里卖的“臭干子”牌辣条,透明包装内可看见白色菌落,已经发霉变质。同时,生产日期为2010年1月1日(保质期8个月)的“小白兔奶糖”,到今年8月份还在叫卖。
在山东莱芜、临沂一些农村地区,记者发现了类似情况。在莱芜市莱城区孙故事村周边小卖部,“三无”食品、假冒名牌等“问题食品”不在少数。在临沂市白沙埠镇中心小学周边的小卖部,一些食品包装粗劣,品质低下,以较低价格吸引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学生。
“在当地农村,品质好、价格高的正规食品不好卖。”在临沂市白沙埠镇朱泮村,一位村民说,“我们买东西不看品牌和保质期等,只要能买得起、吃着香就行。”
基于这一“现实”,一些农村小卖部经营者表示,想要赚钱,一定要经销假名牌、“高仿”“取大名”这三类食品。“高仿”即取一个与某著名品牌相近或谐音的名字,比如“好利友”;“取大名”即一些“问题食品”为掩盖劣质,取了名不副实的名字,比如“燕窝麦片”“黄金蟹钳”等,实际上只是油炸面食或豆制品。
记者在潍坊、莱芜等地追踪发现,农村小卖部的“货源”是当地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那里是这些“问题食品”的集散地。
批发市场 “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
为追踪“问题食品”来源,记者近日来到潍坊市潍州路600号副食品批发市场。大清早,这里已是车水马龙,三轮车、大货车正装卸饮料和食品,一派繁忙景象。
“潍坊市农村的小卖部、小超市大多来我们市场进货。”进入一家批发店,店老板热情招呼,记者一眼就发现“奥森傲”“好利友”等“高仿”食品摆在突出位置;“吸吸哈哈”牌果冻有些已胀袋、漏水,却没有被处理掉,货架周围散发出馊臭气味;还有一些没有产地、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的散装食品,随意堆放在纸箱中。
记者扮作“采购商”对质量问题提出质疑,这位批发商坦言:“进什么货要看小卖部开在哪里,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他承认,“问题食品”是专门供应农村市场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莱芜市官寺批发市场,发现这里假冒伪劣食品同样较多,一些批发商高声推荐“火爆鱼翅”“燕窝麦片”等。
农村“问题食品”售价低廉,但利润并不低。调查发现,一包50袋的“火爆鱼翅”批发价为16元,小卖部的零售价为25元,利润率超过50%。莱芜市官寺批发市场一位批发商明确表示,“质量好的食品卖得慢、利也薄”。
山东省政府 全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问题食品”在部分农村地区泛滥问题,引起山东省委、省政府重视。山东省政府决定,从8月25日起在全省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有关部门“监管出城”“监管下乡”,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威胁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
当天,山东召开“全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电视会议”。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在这次会议上说,当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部分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各级要把整治市场流通秩序作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在即将开展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中,山东将重点检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涉嫌侵权仿冒假冒的问题食品,特别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明、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将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