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特点扎根企业服务
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 王琛
“标准研究工作是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的立院之本。”王琛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标准的手段抓质量,答案就是要在“走出去”中抓好标准研究工作。
“抓质量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当地的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制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坚持‘开门抓标准’,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质量服务。”据王琛介绍,他们建立了以标准研究制定为核心、以标准信息服务、标准认证评估、标准技术咨询、标准宣贯培训为拓展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是该院自主建设且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通过这个平台,消费者只需输入产品追溯号,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的品牌、产地、土壤、水质和生产企业等情况以及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情况。
“目前,我们将与企业‘点对点’的合作推进到了‘一揽子’层面。按照‘贴近产业,扎根企业’的要求,积极探索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服务的新模式。”王琛举例说,安徽省燕之坊食品公司是我国粗粮行业知名企业,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与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帮助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的同时,还为企业“量身定做”标准服务“套餐”,在3年的时间内为企业提供全面、权威、系统的标准化技术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标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标准信息服务也成为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该院自主开发的《汽车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安徽省标准信息托管服务平台》、《安徽省WTO/TBT风险预警信息服务平台》现已上线试运行。安徽标准馆网站正式运行后可直接链接到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徽省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方便社会各界查询标准相关信息。
王琛认为,质检技术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还必须着眼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针对此,我们申报了‘技术标准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研究’,将示范区建设中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实现标准化,有助于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示范区建设经验的推广,完成后将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标准支撑,形成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模式,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建设。”王琛说。
发挥技术优势 严格质量监管
河南确山县质监局局长 杜书芳
谈起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电话里的杜书芳侃侃而谈。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他很有感触地说:“质监部门是抓质量的,对于这个中心工作来说,标准是依据,计量是保证。没有高标准,没有准确一致的计量,便没有质量。在基层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在反思,中央和地方及全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质量,政府和各个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为什么质量问题仍然不断?我认为这是因为只是就质量谈质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忘掉了标准和计量这些基础工作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杜书芳认为,基层质监部门在强化标准、计量工作时应紧贴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泥是确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前,各个水泥厂都是在水泥包装线下就装车出货,而水泥产品的强度检验结果要等28天后才能知道。而这时可能水泥就已经用到工程上了。那么如何解决产量与质量、生产与检验之间的矛盾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计量技术上研究新方法。我们根据企业的配方标准,通过不断试验对水泥熟料颗粒进行电子计量检测分析预判水泥成品质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扰水泥厂多年的问题,确保了产品质量,计量功不可没。”
在谈到质监部门抓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手段——监管时,杜书芳觉得,有些地方实行驻厂监管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真正管好质量的。他建议,质监部门应尽快出台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标准,对监督管理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通过制定实施标准,明确一些原则,告诉大家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应该采取、行政许可是否得当、是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日常巡查监管措施是否落实、检查内容包括什么等等。“这些在标准中予以明了后,我们的监管工作就可以做到标准化、有章可循。”今年以来,确山县质监局在治理食品合格率偏低问题时,采取了“六个一律”的做法(对实物质量不合格的一律停产整顿、一律全项加严检验、一律立案处理、一律集中分析不合格原因、一律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于连续三次在省、市、县抽查中不合格的一律建议上级吊销生产许可证和其他相关证照),就是依据有关原则和政策,将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执法、技术服务、综合监管等手段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该县的食品合格率已提高到97.7%,被抽检的各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