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浙江检验检疫局“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综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筑信息之基 化腾飞之翼

——浙江检验检疫局“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综述
 

  这个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浙江检验检疫局作为承担着确保口岸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重任的部门,充分运用好信息化这个有力的武器,对服务浙江对外贸易发展大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年树木,春华秋实。对于浙江局的信息化工作来说,更是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浙江检验检疫局新一届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整合信息资源,成立信息中心”列为当年全省系统6件大事之一。在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规划和统一部署下,浙江局紧密结合浙江检验检疫中心工作,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一点一滴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创新开拓,在提高业务速度、保障安全、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提升执法把关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用浙江检验检疫人独有的辛劳智慧绘就了一幅幅色彩绚烂的美丽画卷。
 

  固本强基

  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浙江局深知,要想驶入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还得从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能力开始。早在2008年,浙江局局长阎震在全省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着重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全省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状况已经难以有效支撑今后国家质检总局及浙江省开发各类应用系统的部署,成为发展的瓶颈之一。迫切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为全省信息化建设驶上发展的快车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浙江局加快了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步伐,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推进。
 

  快车道首先需要宽路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先行。2009年,浙江局投资300多万元开始实施全省检验检疫业务专网扩容提速工程。工程实施后,全省系统网络形成双设备冗余,浙江局至各分支局主用线路带宽扩容为50M或30M、各分支局至办事处主线路带宽扩容为10M、备份线路带宽为2M的格局,从而使全省系统专网传输性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网络基础环境实现大变样,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处领先地位。
 

  通过专网扩容提速,全省网络大动脉畅通无阻,原先业务应用系统处理速度慢、业务系统与OA、财务等行政系统相互影响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以地处轻纺集散地的绍兴检验检疫局为例,CIQ2000计费环节所需时间从先前的7至8秒缩短至1至2秒,CIQ2000证单缮制与复审环节由1分钟缩短至1至2秒,CIQ2000施检接单环节由半分钟缩短至1至2秒。
 

  与此同时,浙江局启动了电子信息系统中心机房的规划和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浙江局从2009年5月起,就着手设计,制定了《浙江局综合实验用房大楼电子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建设技术方案》。2010年,投入800多万元进行建设,并于2010年10月8日全面启用。新机房总体设计新颖,建设适度超前。采用开放式吊顶,空间可扩展性强;弱电上行,强电下行,布局合理,可管理性强;冷热分区,动态管理,节能性好。实现了双路供电自动切换、机柜级精密配电与在线电力调整、链路检测式电子配线系统等技术领先的新型数据中心机房功能。新机房成为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浙江检验检疫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是浙江检验检疫工作正常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颇具特色。建成后成为了各界、各级领导、各单位来浙江局参观学习的必经之地。
 

  此外,浙江局还先后建设了适应全省检验检疫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基础平台、基础数据库等重大工程,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及监测系统。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局共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基础建设,现有信息化设备465台/套、局域网50个,信息处理终端点5000多个、纳入浙江局网络监控平台数据通讯线路83条。全省系统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全省系统信息化正常、安全、高效运转提供坚强保障。
 

  大力开发应用系统

  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2011年8月4日下午15点许,地处浙南山区边陲小镇的浙江青山钢管有限公司最后一批不锈钢管生产、包装完毕;15时20分,该公司报检员通过电子报检企业端软件向浙江丽水检验检疫局发送报检批;15时23分,浙江丽水局受理报检,经过电子监管快速核放;15时31分,电子转单凭单打印完毕,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宁波货代通过浙江局信息中心开发的电子转单短信发送系统收到了凭单号,向宁波口岸相关部门办理通关手续;15时41分,完成该报检批计费及电子缴费。
 

  短短20分钟,企业足不出户,完成了从报检到缴费的全过程。这主要受益于近几年来浙江局以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服务浙江对外经济发展为目的,大力推行电子监管、实施“新三电工程”、开发利用电子缴费、“三自动”等一大批系统,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浙江作为外贸出口大省,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批次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呈现每年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达167.9万批次。传统的检验监管手段,已无法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浙江局与时俱进,响应国家质检总局号召,全面推行以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核心内容的“新三电工程”,以及出口货物快速核放、新版原产地证、通关单联网核查、入境疫病疫情警示通报等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并完成了CIQ2000系统与出口产品电子监管等系统的衔接和数据交换,实现了检验检疫与企业之间、内地与口岸检验检疫之间、检验检疫与海关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到目前为止,全辖区共有近万家企业已全面实现电子报检。
 

  早在2005年,自电子监管上线以来,作为全国系统的试点单位,浙江局创新思路、扎实努力、大力推行,至2010年9月,浙江局系统共安装电子监管系统企业达4551家,累计批次超过百万,在全国直属局中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9月,浙江局全面推进电子监管系统(升级版)推广。截至目前,全辖区共推行电子监管近16000家。电子监管作为检验检疫履行职能、落实监管责任的有效手段,在浙江局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促进了对外贸易便利化。
 

  在积极推广应用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各类应用系统的同时,浙江局按照阎震局长在近几年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多次强调的“信息化要以服务为导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系统”的总要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主开发应用了电子缴费等一批信息化应用系统,作为国家质检总局应用系统有益的补充,在方便外贸企业、惠及出口厂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局自主开发的电子缴费系统充分利用检验检疫系统和银行原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快捷的,提供统一在线电子支付业务的企业、检验检疫、银行“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既令企业节省了现金、刷卡等支付方式所需的等待和交通往来时间,又节省了往来交通费用等成本,还使企业对检验检疫收费一目了然,极大提升了检验检疫阳光透明的服务形象。今年5月,中国银行总行在杭州召开电子缴费推广会,全国检验检疫系统10多个直属局参加了会议,浙江局在会上介绍了该系统有关功能及使用情况,中行将在下一阶段推广应用。
 

  “减负”、增效

  提升执法把关能力
 

  检务计费窗口的工作人员减少了,计费速度却加快了;红外成像仪与视频监控集成系统,让人人闻风丧胆的甲型H1N1流感也无处遁形,显示了信息化手段防控的新威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核辐射事件,电子监管视频监控,实现了24小时全方位全程监控,改进了执法把关方式,坚决把核辐射污染堵在了国门之外……这是浙江局大力推进电子检验检疫建设,为全局系统减负增效,提升执法把关能力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期间,浙江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浙江局全年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67.9万批,同比增长20.67%。检验检疫业务量的大幅增长,抓质量、保安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任务十分繁重,检验检疫队伍规模已不能适应外贸发展需要。浙江局党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推行适应浙江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把有限的人力资源从批批检验模式中解放出来,以解决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矛盾,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实现执法把关能力质的飞跃。
 

  近几年来,浙江局先后组织开发了电子缴费、“三自动”系统、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系统、转单管理等系统,优化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内外网站,推进工业品分类管理系统开发,从而极大提高了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员不足的压力,解放了检验检疫生产力。
 

  CIQ2000系统内计费、转单、归档等工作,大量操作需要手工处理,检务前台人员紧张的矛盾日显突出。浙江局针对这一情况,于2009年组织开发了自动计费、自动转单和自动归档(简称“三自动”)系统。经测试,启动一个客户端进程,自动计费每分钟可以处理30单,自动转单和归档每秒可以处理4单,处理速度比手工快几十倍,大大减少人工处理环节,加快了检务工作流程。
 

  口岸疫情就是命令!检验检疫系统承担着确保口岸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任,检验检疫系统随时都面临着保国安民的考验!浙江局在发挥信息化减负作用的同时,更是挖掘信息化在特殊时期、特殊监管区域的重要监管作用。近年来,浙江局共在全省设有视频监控摄像头428个,监控场所133处。有效发挥了视频监控在特殊时期、检验检疫特殊监管区域的重要监管作用,增强了检验检疫执法把关能力。
 

  2011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起火,引起放射性物质泄漏。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受辐射污染货物从口岸流入,确保口岸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成了摆在浙江局党组面前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浙江局党组临危不惧,从容自如,科学决策,提出了加强查验和人员防护、加强放射性检测等措施,着重要求全面加强口岸场所电子监管视频监控。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执法把关方式,全程监控,严防死守,坚决把受核辐射污染的货物、交通工具、人员堵在国门之外,切实履行好了“国门卫士”的神圣职责。
 

  加强安全监控

  全面提高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
 

  万事安为先。浙江局辖区内进出口企业多、出口货物多、口岸转单多,业务需通过10多个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的应用系统和部分自主开发软件处理,途经80多条数据通讯线路,依靠全省400多台信息化设备作支撑。如何保障以上系统、线路和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信息化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繁重的保障和技术管理任务,浙江局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他们创新理念,打破传统的单单依靠人力和责任心来保障安全的做法,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技术管理和性能监控。大力推进监管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警,变亡羊补牢为防范于未然,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科学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加强风险预警,集中、联动、整合管理,摆脱原来孤立的单源管理思路,采用资源整合和协调管理新手段,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CIQ2000系统复制平台的建设不得不说是这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06年浙江局实行数据大集中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浙江局检验检疫批次每年大幅递增,电子申报、电子监管和电子放行业务量猛增,仅靠一个CIQ2000核心业务系统平台,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需求。再加上一些分支局在CIQ2000系统上开发了一些外挂系统,更加重了平台的负载,对正常的系统运转和检验检疫业务办理造成严重影响。浙江局经过近半年的专题研究、系统论证和大量模拟测试、技术攻关,于2009年5月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内率先启动复制平台建设。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通宵达旦连续作业下,仅经过7个多月的时间,就在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全面投入使用。
 

  复制平台建成后,原有核心平台以办理检验检疫业务为主,而统计、查询等功能则放到复制平台上去,以充分有效利用核心平台资源空间,更好满足企业和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的需求。以第一个迁移到复制平台的外挂系统——易查系统为例,查询效率比过去提高了40%左右。同时,建立应急备份数据库,使复制平台作为核心平台发生重大故障时的应急切换,临时承担起核心平台办理检验检疫业务的重要任务,避免企业办理过程中断和数据的丢失,发挥“AB”角的重大作用。复制平台建设对于全省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今后全省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浙江局还研发启用了检验检疫业务应用系统监控软件,严密监控CIQ2000、电子报检、产地证、电子监管等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结合CIQ2000复制平台建设,导入了数据库访问审计机制,通过专业系统工具对ORACLE数据库实施性能监控,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建立了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集中监控全省信息化150多台主要设备和80多条网络线路通讯状况,实时收集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对信息化平台的变化趋势进行智能分析,保障E路畅通。
 

  素有信息化“神经中枢”和“心脏”之称的中心机房更是导入了自动化、图形化的集中监控系统,全面监控机房基础运行环境,采用门禁等电子手段把好出入口,对关键门户、通道进行视频监控和录像,通过运动侦测等技术实现长时间的录像功能和便捷的回放功能,加强机房安控,确保机房安全;通过手机、邮件、声音等多种报警方式作出故障响应,通过KVM管理系统对机房进行远程管理,努力构建绿色、智能的中心机房。
 

  整合信息资源

  全力促进“四个新跨越”全面实现
 

  信息化已进入“整合、协同、共享”发展的新时期。浙江局局长阎震多次强调,要创新理念,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管理最佳化。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局党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作出整合信息资源的重大部署,将“构建浙江检验检疫统一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工作列为2011年浙江检验检疫系统5件大事之一。
 

  统一信息化应用平台将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十二五”质检信息化发展方向,建立全辖区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统一单点登录和代办任务智能化管理,并制定统一的平台接口标准;挖掘、整合大量检验检疫业务信息,建立全辖区进出口企业质量信息数据库和全辖区检验检疫宏观质量决策支持数据库,形成公共信息采集、共享平台;融合政策法规、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信息共享子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数字检验检疫”和“智能检验检疫”,推动检验检疫事业快速发展。
 

  作为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率先建设的统一应用平台,将极大地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尤其是待办任务智能化管理,及时对需要待办的任务进行提醒,从而大大减轻业务快速增长相对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提高检验检疫综合效能,促进事业快速发展;“数字检验检疫”和“智能检验检疫”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极大提高浙江局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目前,统一应用平台已进入最关键、最紧张的全面联调、测试阶段,力争在今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2010年,信息中心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开展CIQ2000核心业务平台外挂软件迁移优化工作,共完成39个外挂软件的规范、优化和拆分,将35个外挂软件迁移到复制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全省CIQ2000核心业务平台负载明显下降,平台安全性和资源整合利用效能明显提高,CIQ2000核心平台运行更通畅、更快捷,更好地满足浙江检验检疫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同时,浙江局还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整合信息资源的长效机制。浙江局先后制定出台了《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7个管理办法;2011年初,又制定了《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挂软件开发规范(试行)》,填补了全国系统CIQ2000外挂软件开发规范的空白。
 

  “十二五”的帷幕已经拉开,整合信息资源促发展,是增强信息化服务决策数字参谋能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检验检疫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必将极大地促进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十二五”期间实现把关水平新跨越、服务发展新跨越、改革创新新跨越和内部管理新跨越“四个新跨越”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让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黄红蕾 程忠权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