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开展对台小额贸易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浦港凭借优良的避风条件,吸引无数台轮来象山避风、补给,随着台湾渔民来象山的增多,象台民间贸易就开始了。
据统计,上半年象山口岸对台小额贸易金额192.9万美元,其中,进口增长明显,总额达16.7万美元,同比增长28.8%。
为更好地促进对台小额贸易更好更快的发展,象山检验检疫局位主动介入,切实加强服务。
营造两岸快捷通关环境
由于对台小额贸易具有量小、批次多、交易方式简单等特点,普通进出境货物监管方式对其并不完全适用,该局就对这类货物实施风险管理,往往有货物到港时,象山检验检疫局一科的检验人员就会早早地等候在现场,对符合监管条件的出境食品、农产品的检验检测采取检测前移、现场查验放行的通关模式,对进境产品实施样品检测绿色通道,设定风险等级抽检比例,最大程度地保障对台小额贸易通检速度,为促进两岸贸易来往营造一个方便快捷的通关氛围。
而随着象山石浦港贸易量的增大,港口设施和口岸功能的完善,为了让对台小额贸易有新渠道、新内容,象山检验检疫局主动深入企业出谋划策,提前介入,如为台湾石斑鱼、台湾水果出岛登陆创造条件。应对台小额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部门互动,该局积极主动与当地的县委县政府联系,跟进对台小额贸易的发展,与海关、边防等口岸部门协作配合,共同促进象山对台小额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推行进口小额贸易中转模式
由于海洋资源的限制,早几年辖区开展的对台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逐渐萧条,持续性不足。根据福建考察的情况和本地需求状况调研,目前石浦口岸开展小额贸易的最大市场在于长三角地区各类台资企业加工用工业辅配料的需求。为拓宽对台小额贸易经营模式,促进发展,象山检验检疫局积极扶持对台小额贸易进口物流模式,操作模式具体是由各加工企业将需求信息汇总至小额贸易公司,小额贸易公司从台湾组织好货源定期发往大陆,到石浦口岸后货物迅速发往长三角各需求企业。
2010年在摸索开展进口小额贸易货物中转模式的一年后,2011年春节后,该辖区已经进口了28个航次,实现了小额贸易进口的常态化。
开设进口台湾商品超市
去年11月,宁波台港水产有限公司通过对台小额贸易形式,从石浦港口岸进口台湾各类商品并开设台湾商品超市,金门高粱酒、胖大王酱油、大统橄榄油、泡乐洗衣液等多种类的台湾商品,象山检验检疫局也积极主动站位,对这些货物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目前辖区台贸公司已经进口食品近千种,超市内食品品种众多,琳琅满目,让象山居民足不出“象”,就能买到台湾“原产品”。目前该超市每天的营业额都在数千元,既丰富了对台小额贸易的形式,也丰富了石浦旅游景点的内涵。
从去年开始,象山对台小额贸易入境货物向食品、农产品和轻工产品拓展,实现了入境产品的多样化。目前台湾石斑鱼、台湾水果等入境相关政策正在研讨中,不久象山居民就能品尝到台湾的特色水果和石斑鱼了。
现如今,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但对台小额贸易的独特优势依然明显,与“大三通”下两岸直航存在互补优势,象山检验检疫局将充分利用对台小额贸易优势,坚持先行先试,为两岸的经贸未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链 接>>
2007年,石浦镇与舟山普陀沈家门、福建福州马尾、泉州南安石井港、广东惠州港一起,成为首批5个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口岸。但由于种种原因,象山对台小额贸易一直停留在只出不进的尴尬局面。
去年4月,台湾商船“顺通”号载着33箱共133吨机电产品从台湾台中港报关出港,经金门报关转至石浦,象山迎来了首批台湾进口小额贸易,实现了对台小额贸易进口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