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二十几年工夫,中国人就离不开超市了。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种类齐全价格便宜的商品,“零距离”无障碍的购物方式……显然,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您或许还不清楚,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下面,暗藏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美国媒体曾试着揭开超市里的秘密,他们邀请专家对每个秘密都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比如,新鲜牛奶会摆在最里面——因为人眼平视过去,最先看到的是摆在最外面的商品,然而这些商品的生产日期几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摆放的生产日期越近,也就是说“越新鲜”。不光奶制品,诸如袋装熟肉等食品也是遵从这一摆放规律。营销专家评价说:“如何摆放商品是超市的一种营销策略,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摆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销售量。”按照这一原则,通常利润较大的物品摆在右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总喜欢拿右边的东西。于是,一些不那么新鲜的食品,就会悄悄放在这个位置。类似的其他秘密还有:灯光可以让食物看上去更“新鲜”;“买一赠一”有猫腻;特价商品并不便宜等等。
应该说,美国超市这些小技巧,有些与我国的情况相似。对于这些不是“秘密”的秘密,聪明的中国消费者早有察觉。一位曾在多家超市工作过的网友在网上连续发帖,不点名曝光部分超市在食品卫生方面的黑幕——以次充好、二次包装、脏乱加工……种种行为让人胆战心惊。有人甚至归纳出“超市数宗罪”——超市有的生肉到晚上卖不出去,就会留到第二天卖。几天后还卖不出去,就放进绞肉机里制成肉馅;顾客不要买放在冰面上的鱼虾,因为那些东西连员工都忘记放了多长时间;有的收货人员验货时直接把蔬菜、肉类等产品堆在地上。有些超市自制的面包在进货时都是半成品,但那些原料可能在运输中受到污染;超市里的鸡蛋跟菜市场的没什么区别,所谓的“绿色无污染”多是骗人的……
离开超市,菜市场、餐馆和地摊上也藏着许多“秘密”。如今,进入高物价时代,活活把许多人逼成了“菜奴”。日前,白领陈小姐到农贸市场买菜,一捆菠菜3元,她刚转身离开,身后来了一位大妈问价,她清楚地听见菜贩回答:“2元”。原来,一些商贩瞅准了年轻顾客满不在乎的心理,看人下“菜碟”,一样菜喊出两样价。我们经常出入的餐馆里也藏满了秘密。业内人士揭秘:餐馆处理不新鲜的原料有两个办法,一是加重口味,用红烧、酱焖等做法,这样做可以掩盖不新鲜的气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变成配菜。比如炒肉丝一般要用新鲜的肉,但肉末豆腐里的肉就未必了。还有些海鲜煲、素什锦之类的菜,因为原料复杂,里面也常常隐藏着几种不新鲜的原料,消费者往往难以发觉。这里还有一道“智力测试题——您知道,饭馆哪道菜最具“暴利”色彩?不是山珍,不是海鲜,而是不起眼的土豆丝。卖10元一盘的醋熘土豆丝,成本实则1元都不到。怪不得有人感叹:市场充满了奇迹,更充满了秘密。
按说,一个商业社会不能没有商业秘密,然而到处都是对付消费者的“秘密”,而且有些“秘密”更像是“陷阱”, 那么就少不了“揭秘和解密”的人。为了让市场回到透明状态,让民众享受安全消费,我们需要更多的“揭秘工作者”,而那些“保密工作者”则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