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桃子、木耳等农产品,如果有了地理标志这把“保护伞”,就能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身价不菲。地理标志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特色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同时也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如何利用地理标志商标,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地方,成为拥有区域品牌产品优势资源的地区和企业在选择发展路径时的着眼点。
地理标志,延伸的“受益链”
南充市仪陇县立山镇长胜村,四面环山,清泉水缓缓流入390多亩稻田,耕地土质带点紫色。据介绍,这一带以侏罗系蓬莱镇组紫色土壤为主,土层较厚,生物活动旺盛,成土作用快,含有丰富的矿物养料和微量元素。深吸口气,满是浓浓的稻田清新味。村民青大爷笑着说,他们的稻子,都是公司“包”了的,只需从田里种出来,剩下的事由公司负责,比以前挑着担子到镇上沿街叫卖轻松多了,而且价格高,还相当稳定,不愁销路。“今年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听说收购价格有保证,种植户都很高兴!”
其实,最近仪陇县质检局局长任高能也有些欣慰。9月25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向社会发布公告,对“仪陇大山香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南充第一个获此保护的产品。”
一种地理标志产品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山香米经过了20来年的培育,从政府提倡发展优质水稻,拨专项资金补助支持,到普及种植技术,至去年底,仪陇县香米种植面积达1.33万公顷,总产量9.975万吨,企业收购加工1.65万吨,农民增收1600万元,如今已大量销往广州、深圳等地。
同样心情不错的还有大山香米米业有限公司老总刘安明。作为米业龙头企业,公司第一个向县质检局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保护。刘总给记者算了笔账:获得地理标志前,香米每公斤售价约1.2元,获得标志保护后,可以提高到1.7元。“农民也同样受益。拿长胜村来说,390多亩田,每亩可增收80到100元。”
地理标志,地方的又一张名片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个国家地区、区域,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
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地理标志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欧洲,是一种与现代知识有别的“传统资源”,它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具体的地理名称与商品名称组合而成,如“瑞士手表”、“北京烤鸭”等;一是以具体的地理名称直接作为地理标志,如香槟既是法国的一个省名,又是产于该地的一种起泡白葡萄酒的地理标志。
如今,四川省已有水井坊酒、安岳柠檬、苍溪猕猴桃、汉源花椒等近20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安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安岳柠檬实施标准化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单价每公斤由1元多提高到4-6元,平均亩产值达6万多元,增长近6倍。伴随而来的是柠檬产业的发展,在安岳,柠檬加工企业已有8家,品种达30多个,产值3亿多元。而苍溪的猕猴桃,过去种植面积仅4万亩,市内只能零星看到其身影。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身价大增,种植面积扩大至10万余亩,价格从过去的每公斤不到3元,迅速提高到6-9元,远销日本、瑞士等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
“获得地理标志后,经过检测的真正的大山香米售价比普通米可高出30%左右,且销路更好,因为它已形成自己的品牌。”仪陇县副县长龚宁告诉记者,打算通过5年努力,在大山香米的带动和政府的支持下,“以米业为突破口,带动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和产业的整体发展”。
地理标志:也是一种质量标准
然而,与农产品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人们对于作为保护农副产品“身份证明”的地理标志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生产者、经营者和销售者缺少农产品商标或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事实上,地理标志作为代表产品原产地和品质的标志,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标准,而普通商标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和信誉。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1年多,各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增强,同时,生产企业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仅靠几台老式打米机生产加工,一天最大加工量仅为50多吨,而为了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大山米业添加了碎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提高了成米的质量。
“在消费者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存在对某一特定地理环境所生产商品的特殊崇尚,拥有这些地理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优势。而依托一种无形的资源优势,拥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尤其需要规范生产秩序,保证其质量和特色。”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处长胡丽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