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召回荣御、雷诺召回风景、戴姆勒—克莱斯勒召回2006款克莱斯勒300C……汽车召回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厂家发布召回消息后往往再不见下文。汽车召回的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调查发现,去年全年召回令就发出了36次,但大部分都陷入召回收尾难的境地。
■一年召回车累计28万
2004年10月1日,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拉开了国内汽车召回的大幕。此后,汽车召回案例层出不穷。第一个“吃螃蟹”的一汽轿车召回马自达6,当时的召回率高达95%。记者从国家质监总局质量司了解到,仅2006年全年,共有22家厂商实施了36次召回行动,平均每月3次,召回车辆累计超过28万。
随着召回制度走向成熟,汽车生产厂家也不再忌谈召回。有业内人士介绍,厂家在向质监总局提出召回申请的同时,已经把解决方法同时提交。召回公告发布后,由汽车的经销商负责通知相关消费者,履行告知义务,并将最终的维修结果及时反馈给厂家。
■仨月仅等来30%召回车
“工作这么忙,单跑一趟修理厂没什么必要,保养的时候再说吧。”接到4S店的召回通知,不少车主不以为然。去年10月初,广州本田宣布召回近3万辆奥德赛。“到现在差不多3个月了,总共修了不到100辆。”汽修三厂办公室主任米攸告诉记者,其旗下广本方庄店早就向约300名用户发出了召回通知,但要想把这批车修完,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些用户觉得雨刷是小问题,不着急修,不少人都等回厂保养的时候一起做了。”
一款车从发出召回通知到维修完毕的周期有多长?一位汽修业内人士说:“当年修雹灾车,就有不少车主先定损后等了两年才来修。修理厂的工时不是问题,关键是消费者肯上门。”
■召回数据不够公开透明
召回车辆更换零部件由厂家“埋单”,究竟更换了多少,最清楚的当然是厂家。广州本田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企业有召回的阶段性进展报告,但不便透露。她表示,召回公报里提出的问题只有在极端状况下才会产生,而且现在还没有事故报告,很多消费者并不当回事。
召回令发出后都是这种情况吗?记者拨通了近期发出召回信息的东风本田和奇瑞汽车公关负责人的电话。但一家表示已召回维修车辆的数据保密;另一家表示相关数据正在统计过程中。
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厂家召回汽车后需要提交召回的阶段性报告。包括已召回车辆数量、召回率等具体指标。“有的车型规定了召回截止的期限,有些车型厂家承诺终身召回。”当记者问及召回率问题时,质监总局工作人员承认,“由于汽车期限不同,统计相对滞后。”总体召回水平的相关数据没有对外公布过。
■汽车召回制度继续完善
当人们对厂家召回习以为常,中国首例汽车召回——马6召回时的“风光”便难以再现。
“即使在国外,召回率也只有50%至60%。”汽车行业资深专家贾新光告诉记者,在保修期内的新车只要定期到4S店保养,一般都能很快完成检修,召回超出保修期的旧车和已转手车辆才是真正的难点。他表示,目前国内汽车召回的理由大多是小毛病,真正伤筋动骨的硬伤少之又少。但需要当心厂家以小毛病召回,可实际上维修的是诸如发动机之类的大问题。目前,监督企业落实收尾工作,健全国内监管机制是关键。
此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孙波就曾公开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完善汽车召回制度,争取在立法上有所突破。由此推断,国家加大召回监管力度已经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