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自上而下实施“治庸计划”,旨在全面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武汉市质监局以“强素质、固基础、优服务、严监管、保安全、促发展”为主线,制定了“治庸问责”工作方案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治庸问责”,利剑直指庸、懒、散。他们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组织“治庸问责”作风建设大讨论,整理归纳和自查自纠100个“有没有?”干部们针对当前存在的庸、懒、散现象,逐一剖析检查,提出改进措施。
“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两个多月来,武汉市质监部门的干部职工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紧贴一线工作实际,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再创优质服务新局面。
特种设备检验大提速
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畅通“绿色通道”,实行跟踪服务,提前预订方案,优化质检流程,最大限度地便利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市质监局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严格绩效管理等措施,率先将特种设备检验由国家规定的10个工作日缩至5个工作日完成,仅此就为企业节省1/2的时间成本。
加紧建设的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急需安装大型架桥机。武汉市特检所提前进入工地,进行现场勘查,就地设计检验方案,用最短时间起草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检验记录、检验报告书等。仅用一周时间,特检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检验标准,从设备安全运行和消除事故隐患方面,保证了此项湖北省重点工程的如期建设。
8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该项目购置的800吨超大型起重机,担负着后期建设各类设备的水陆转运任务。由于这座庞然大物在武汉还是第一台,武汉市特检所的技术骨干,查阅所有标准规范,反复论证检验方案。他们利用企业休息日,实行错时服务,使以往需要20多天的检验项目,仅10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监督检验工作。
“加减法”优化政务环境
日均接待量300多人次的武汉市标准院,对中心城区、远郊城区的组织机构代码申办,实行现场赋码、现场颁证的“一站式”服务。为了提升窗口服务效率,他们提出了优化政务环境的“加减法”。“加”就是增加组织机构代码窗口服务项目和办公时间;“减”则是一次性告知企业办证材料,减少办事环节。
为此,武汉市标准院专门与国家代码中心协调,在中午时间开通与国家代码中心数据库的网上数据交换传输。他们在办证大厅设置了表格填写区、咨询接访区、休息等候区,还为客户配备了传真机、复印机、电脑打字等服务。目前,武汉市标准院的代码办证窗口做到了工作日“零休息”,全天候为客户提供代码受理等业务。
“用真心、热心和耐心换来客户舒心,服务优一点、热情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方法新一点,用行动‘治庸问责’。”武汉市标准院院长李顺泉告诉记者,对于下岗职工、大学生的创业者,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时,他们均采取减免初次办证费用的优惠政策。到现在,已惠及4000多户,减免收费近60万元。
变事后监管为事前履责
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确定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千亿元产值。根据企业发展势头,武汉市质监局组织“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当面征求意见,现场解决问题。针对企业提出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换证、计量检定人员操作水平和校准能力等困难,武汉市质监局当即决定:为企业举办各种专项培训,做到培训不离园区、检定不误生产。
质量专家与企管人员相互交流、彼此切磋,就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进产品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等方面达成共识。武汉市质监局副局长刘桂元表示,面向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已从一般性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转向超前性调查研究和个性化重点服务。
人人治庸问责,个个创先争优。眼下,武汉市质监部门上下一致,围绕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大企业直通车制度、坚持企业联系点制度、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他们建立了“责办、督办、协办”的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着力解决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促发展、保民生的实效,检验“治庸问责”和优化环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