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有关健身消费的投诉持续上升。2006年,武汉市“12315”热线接到有关健身消费投诉120起,比上年增加40%。
层层设陷 百般“忽悠”
记者从武汉市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一些健身俱乐部为谋求更大利润,往往使出种种招数,在健身卡的办理、使用、退卡过程中设置重重陷阱,“骗取预付款”、“服务缩水”、“霸王条款”等问题让诸多健身者苦不堪言,却又常常无可奈何,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虚假广告骗取预付款。2006年11月中旬的一天,黄女士前往汉口解放大道上的“香水芙蓉”女子减肥健身服务会所,却发现店门紧闭,店主已逃之夭夭。黄女士称,她看到会所“花600元就能达到永久减肥健身效果”的诱人广告,8月份办了一张600元的健身减肥年卡,没想到不到3个月,会所就“人间蒸发”,再一了解,武昌的分店也都一并消失。
工商执法人员介绍说,为了吸纳会员,商家们通常是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通过虚假广告,夸大设施、教练、课程上的实力和健身效果,或推出限时限量的“惊喜价格优惠”等吸引顾客办理健身年卡。人们办卡消费后才发现,这样的“惊喜”入会价格其实是长年存在的,并不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部分不法分子甚至短期租赁健身器材和场所,开张营业大肆促销健身卡,骗到预付款后就逃之夭夭。
装修歇业导致服务缩水。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办卡入会后,一些商家会利用停业装修、缩短营业时间、减少服务项目等方式,降低营业成本,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当初商家所允诺的优质服务。
健身消费需三思而行
面对健身消费中的种种陷阱,武汉工商局江岸分局球场工商所副所长欧阳涛说,消费者在办卡前首先应仔细考察企业的信誉、经营状态,尽量选择那些规模大、设备齐全、信誉好的企业,切忌选择太低价的;在购买健身产品时,不能盲目听信健身教练的意见,还要仔细查看一下产品包装是否合格,确实维护好自身利益。
欧阳涛提醒市民在健身热潮中冷静地消费,从表面看年卡似乎最为优惠,实际并非如此,很少有消费者能真正享受完年卡的健身服务,因此,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购健身卡,切忌贪图便宜,避免一次性交款投入太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