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查处伪造检验检疫证书违法犯罪行为上出手狠、突破大;推进输非产品检验检疫专项治理速度快、见效多;大宗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口岸抽查力度足、成果大;严查侵犯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不留情、显声威。
严打违法行为:制假窝点“栽了”
2010年10月以来,厦门局认真分析厦门口岸制售假检验检疫证书的形势,在周密部署,掌握制售假证初步证据的基础上,联合公安部门先后出动300余人次,成功打掉4个大规模制售假检验检疫印章、证书的团伙,现场查获伪造各地检验检疫假签证章12枚、假检验检疫空白证书300多份、各地出口企业假印章40多枚、发现各种假检验检疫证书信息2000多份。
活动期间,厦门局还认真开展输非产品检验检疫专项治理。先后对因涉嫌使用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被埃及贸工部通报的厦门检区22家企业共40份证书进行了核查。对3家通过不法中介购买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的出口企业立案处罚,对无辜企业已通过总局向埃及方面提出申诉。
开展专项治理:产品质量“高了”
加大对大宗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口岸抽查力度。先后组织1300余人次,对近600多家涉及出口资格或重点产品的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先后有6家出口玩具获证生产企业被停止出口商品注册登记(质量许可)资格,有31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被停止出口食品备案资格。同时,对8806批次,货值3.06亿美元的服装,小型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玩具、鞋靴、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加强了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发现出口服装不合格64批,货值194万美元;玩具不合格12批,货值7.62万美元;鞋靴不合格18批,货值67.79万美元。
开展轮胎、香烟和酒类专项治理行动。2011年4月1日至6月20日,进口轮胎23批、货值105.12万美元,进口香烟8批,货值10.3万美元,进口酒类393批,货值1342.68万美元;出口轮胎2344批、货值7416.43万美元,出口香烟4批、货值23.52万美元,出口酒类1批、货值0.54万美元;其中发现不合格进口酒10批,货值7.11万美元。
建立长效机制:举报渠道“畅了”
厦门局致力于建立出口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分析和管理,对重点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开展质量排查,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注重抓宏观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制度,进一步强化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
同时,执法打假与行业自律相结合。首先,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伪报瞒报等出口商品的逃漏检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其次,与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2010年与厦门工艺品(进出口)协会就“共同做好质量提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签订系统内首个检协合作备忘录,为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风险预警、快速检测、政策法规培训等服务。
厦门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当地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配合,建立健全检验检疫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
厦门局还充分发挥现有举报投诉机制作用,通过厦门局门户网站和各分支机构窗口的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提供快速、便捷的举报、投诉、申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同时,加强与地方质监部门间的协作。目前正在与福建、厦门质监部门商讨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的共建、共用、共享工作,深入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和质检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
典型案例>>
案例一:“万能”窝点被端
拥有全国多个检验检疫局的“印章”;各类别产品、各种用途的“检验检疫证书”;以及一大叠外汇核销单……这里堪称一个“万能外贸公司”。
2010年以来,厦门局配合公安部门先后共出动300余人次,成功打掉4个大规模制售假检验检疫印章、证书的团伙。现场查获伪造各地检验检疫假签证章12枚、假检验检疫空白证书300多份、各地出口企业假印章40多枚,发现已制售“熏蒸/消毒证书”、“装运前检验证书”、“植物检疫证书”、“品质证书”、“兽医/卫生证书”、“健康证书”、“产地证”等各种假检验检疫证书信息2000多份,涉及23个检验检疫机构和840多家出口企业。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4人,已批捕12人,对涉案的相关出口企业,该局已依法实施立案处罚。
案例二:蚕豆罐头变石头
进口10个集装箱蚕豆罐头,开箱后却发现装的全是建筑用的毛石材料。这样的怪事发生在科威特。
去年7月,接到投诉后,厦门局立即展开调查。原来,科威特商人投诉的出口货物,实际确实为石材制品,并于2010年5月11日向厦门海关如实报关出口,报关品名为现代花岗岩石制品,数量为10个20英尺集装箱,报关金额为88040.00美元。提单上品名为石材制品(STONE PRODUCTS)。
该批出口石制品在厦门口岸正常报关出口并取得提单后,科威科商人首先收到1份经变造的提单(提单的发货人被更改为CHAMING FOODS CO.LTD、品名被更改为蚕豆罐头),科威特商人据此先期支付了53418.00美元货款。等货船抵达科威科时,科威科商人才收到真实的提单,待提货后才发现被骗,蚕豆罐头变成了石头。
由于此案涉及出口货物商业诈骗,厦门局及时通报厦门警方。11月16日晚,厦门警方经过几个月的专案攻坚,成功破获该案。犯罪嫌疑人承认自今年1月以来不断在网上发布供货信息,在与外商签订外贸合同达成供销意向后,采用更换货物品名或短装发货的方式,利用变造海运提单的手段,共计骗取科威特外商货款达11万美元。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三:轻信“黑中介”吃了“哑巴亏”
“去年10月出口埃及的货物,至今滞留码头,不仅货款收不回来,每天还要支付大笔的滞港费……”谈起“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做了10多年出口贸易的老陈恨得咬牙切齿。由于受“黑中介”的蒙蔽,老陈出口埃及的货物损失惨重。
原来,由于出货时间很紧,通过正常途径报检获得装运前检验证书来不及,老陈便通过不法中介办理了两份伪造的装运前检验证书。除了经济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整个埃及市场都可能向他关闭大门——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被禁止再出口货物到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