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是突破发展的前提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分析指出,陈旧的人才观念、任务观念、服务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等是造成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转变思想,树立新的观念,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战略是宏观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是具体作战的技术,是创造实在的行为。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与东部发达地区质检技术机构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发达地区一些质检技术机构已经实现了战略式突围,而四川部分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至今还停留在战术性发展阶段。
观念陈旧制约发展
笔者认为,观念陈旧是造成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
远香近臭的人才观念。管理者在高谈重视人才时只想着从外面引进人才,却没发现自己的身边就藏龙卧虎。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政策性的框框让管理者忽略了自有人才资源优势的发展。
规定动作的任务观念。由于质检技术机构还不能脱离行政干预手段而独立生存,行政指令下的经济任务年年递增成了质检技术机构的规定动作,但也是制约发展的弊病。笔者和一位技术机构的业务人员交流时,得知这位业务人员的全年经济任务已经提前完成,本来还可以超额完成,但是怕来年任务更重,就放弃了超额完成的机会。这种行政干预下强制性的任务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员工怕挑重担的心理。
追求片面的服务观念。由于多年在行政强制手段下养成的习惯,质检技术机构的部分员工已经养成了服务就是收费的习惯。一些员工因为怕麻烦,怕惹事上身,或者不去开拓,或者不关自己的事,就不去了解企业的需求,追求片面和短期的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质检技术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部分员工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质检系统的社会公信力和行业形象。
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
陈旧的思想观念是发展的障碍,管理者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要从攻克一个个技术壁垒的缓慢推进战术向占领检验检测方面的科技制高点的宏观战略转变,有些观念应该重新树立。
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才观念。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成为人力资源专家。引进人才固然是队伍建设、管理进步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却是更关键的。管理者应打破学历就是能力的片面看法,改变从外部引进多于从内部培养的观念。在一个团队工作多年的人自然更加了解地区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挖掘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并通过内外部培训、交流、激励,将长处放大并施展,必将是质检技术机构一笔不小的资源。
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念。改变行政强制下的任务保障观念,树立忧患意识,开拓脱离行政干预手段的激励机制。如果能够变任务递增为绩效递增,变强制为激励,员工积极性就可进一步提升。
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服务观念。技术机构要发展,服务不仅仅限制于检验检测,应充分利用资源和知识优势,切实为企业为群众提供应有的帮助。在开展深入市场调查、做好市场定位分析、涉足国际认证和检测市场、加强客户管理等企业市场服务的同时,还要开展好行政市场服务,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特征分析、需求分析,为政府提供技术培训、统计报表、质量分析、事故分析、现场取证等技术服务,让政府了解本地质量状况。质检技术机构一定要实现“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尊重,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社会观念。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自己的义务。5.12大地震发生后,全国质检同行纷纷奔赴灾区,和灾区质检人一起,为震后特种设备安全、水质安全、救灾食品质量安全以及灾后重建建材质量安全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检验检测服务。这就是质检人的社会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回报社会,投入社会,这样才能巩固和提升质检机构的社会公信力。
在改变这些传统观念后,在坚持质监系统“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八字方针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倡包容和创新。用包容的态度去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调整,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去占领检验检测的科技制高点,从单纯检验向科学检验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四川地、市、州质检技术机构的战略突围。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