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乳业标准求发展唯有自我救赎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国内的乳品需求量逐渐增加,但中国乳业在经历“阜阳劣质奶粉”、“三聚氰胺风波”等事件的冲击下,已经步履艰难,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更是千疮百孔。然而,去年3月底颁布实施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却被业内专家炮轰为“全球最差标准”、“中国乳业一夜倒退25年”,争议之声不绝于耳。

  前不久,广东省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业新标准遭到“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据了解,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随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上海参加“中国经营论坛”时作出回应,他认为,我国奶业产品的标准处于世界中等偏上,但生奶标准几乎是全球最差。除了“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指标大大落后外,国际奶业标准还要求检测生奶中抗生素、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国内对此甚至都不作要求。郭本恒甚至以“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如此严苛的字眼来表达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看法。

  对于业内专家的炮轰,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并不认可。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我们国家72%奶牛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每百克中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克。乳品企业按照2.95克的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他认为乳品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若执行更高标准将造成七成奶农杀牛倒奶。而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随后称,“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这种说法激起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消费者称,这种观点之荒唐是显而易见的,有奶喝是指有安全的奶喝,如果是质量不能保证,谁会花钱买罪受呢?如此一来,喝低标准的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有专家表示,奶农生产的牛奶质量差的原因归根结底和乳品企业息息相关。由于乳品企业数量增多,不少企业开始打起价格战,显而易见,企业要以低价产品抢占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由此发生企业尽可能多地压低奶品收购价,而奶农得不到相应回报就会在饲料和卫生的把握上比较马虎的现象。同时,由于乳品企业在检测程序和标准上不严把质量关,才会出现奶农、奶站、奶贩子肆意在生鲜乳中添加物质,以获取更多的收益,“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典型。

  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使乳企发展驶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企业之间并没有以高质量产品作为竞争的砝码,相反,一味地将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了产品营销和广告中,甚至通过某些不正当途径诋毁、抹黑竞争对手,这种做法无疑是让中国乳业这摊浑水变得越发混乱。

  三聚氰胺风波之后,我们本指望奶业巨头们能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改变奶源“一盘散沙”的现状,或提升收奶环节的检测标准,促使奶农提高产品质量。可几年下来,中国奶业依然以“照顾奶农利益”为借口,以“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的残酷事实,顽固维护着生产经营者依托“低成本”建立起来的共同利益,唯独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

  虽然目前农业部正着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卫生部也正依法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但是,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曾向相关媒体证实,新国标的制定从始至终,一直受企业干扰。

  乳业标准的公允性遭到质疑,是否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伤不起的中国乳业,又该拿什么去挽回国人的信心和信任?摆在中国乳业面前的道路唯有自我救赎!如果乳品企业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尽快把发展重心投入到管理产业基地中去,引进更多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奶牛的产奶率和产奶质量,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才能真正打造出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生机。

  无论乳业新国标是变还是不变,抑或是标准细化,中国乳业的未来最需要的是诸多乳企的自我救赎。把企业该有的道德标尺和社会责任拿出来,摆正企业的发展理念,把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是中国乳业的发展之本。如果我们的乳企还是一味地寻求高利润、低成本而无视消费者利益、无视市场秩序,那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作茧自缚,永远地失去市场。

作者:陆璐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